】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机成为乡村全面振兴“新助手”
http://www.CRNTT.com   2024-02-13 14:56:44


 
  黏豆包有啥好拍的?“这是拍给顾客看的。”于文华说,之前,她把自家制作黏豆包的照片发在了网络上,没承想,许多人来询问如何购买。于文华和村里人一合计,索性做大规模,用摄影作品吸引顾客,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

  于文华说,每斤黏豆包卖10元,每年都能卖1万多斤,农闲时也有了收入。不仅如此,日益扩大的规模还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村中参与制作黏豆包的10位村民,每人都能在农闲时获得3000多元的收入。“我们不光一起做豆包,还一起拍豆包。有事干,有钱赚,心情怎么能不好。”

  如今,经由摄影宣传,碾子沟村的灵芝和黏豆包已经成为村里的“名片”。“村里的灵芝大棚今年销售额近50万元,来打工的村民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贾可心说。

  当地的文旅产业也因此而兴。因摄影作品而对蛟河产生兴趣的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为摄影采风队伍提供食宿、售卖特色农产品,让村民们更多地尝到了摄影的“甜头”。贾可心说,现在村民已养成每年晒干菜的习惯,作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年年供不应求。

  随着短视频等业态的发展,新的变化也在蛟河悄然萌芽。“大家好,今天带大家体验蛟河红叶谷的穿行之旅……”视频中,贾可心戴着厚棉帽,围着红围巾,向网友介绍蛟河红叶谷的冬日景观。

  2022年,碾子沟村组织起了“短视频工作室”,农民摄影家们开始为短视频忙碌起来。“视频的策划、拍摄、剪辑都由我们农民摄影家自己负责。”贾可心打开手机向记者介绍,他在短视频平台上已经发布了近百条视频,拥有近5000名粉丝。

  呈现劳动现场、展现乡村民俗、聚焦特色农产品……贾可心等农民摄影家开设的短视频栏目将沾着泥土气的火热乡村放在网上,受到欢迎。“每条视频下面都有大量评论、点赞。”贾可心笑呵呵地说,“我们蛟河、我们碾子沟村,名头是越来越响了。”直播也成了“新农具”。

  相机记录生活,还可以“富脑袋”。“老百姓一手握农具,一手拿相机,他们拍摄出的作品,最质朴也最生动。”蛟河市文化馆馆长田宇说,蛟河农民用快门记录有烟火气的乡村图景、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带火了乡村的产业,也成为乡村全面振兴、东北全面振兴的有力见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