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http://www.CRNTT.com   2024-02-18 11:43:00


 

  (一)着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多途径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国货“潮品”、湘品湘用等新增长点。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挖掘消费潜力。优化产城融合公共服务配套,推动农村消费扩容升级,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丰富养老、托育、家政、教育服务供给,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搭建消费平台。加快打造长沙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统筹推进城市和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打造一批夜间消费集聚示范区和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完善农村电商与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创造良好消费环境。

  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更有效激发社会投资,形成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扩大产业投资,聚焦升链、延链、补链、强链,重点抓好岳阳乙烯炼化一体化、邵虹基板玻璃、涟钢冷轧硅钢、广汽埃安新能源车、中通货运航司现代物流、中伟先进功能型粉体材料基地、吉利新能源乘用车及电池、衡阳绿色盐碱产业基地、益阳信维多层陶瓷电容器、新能源动力和储能产业基地等十大产业项目建设。放大基础设施投资,不断优化和夯实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电力网、算力网,重点抓好渝长厦和呼南高铁湖南段工程、G4京港澳高速公路扩容项目、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宁夏至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湖南段)、新型电力系统工程、全省多式联运系统能力提升工程、高标准农田、水利枢纽项目、长株潭物流枢纽、“四算”新型基础设施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民生领域投资,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推进常德西洞庭湖灌区、娄底梅山灌区等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实施一批降碳、减污、扩绿等生态项目。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一对一”抓重点项目、抓产业链等工作机制,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让社会资本敢投、会投、能投。

  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加大综合施策力度,进一步提振信心、稳定预期。强化主体培育。摸排一批十亿、百亿、千亿潜力企业开展梯度培育,支持领军企业开展重大项目布局、战略性并购重组,力争全年新增百亿企业1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0家、单项冠军企业100家以上。强化精准帮扶。常态长效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建立完善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制定纳税大户企业激励扶持政策,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并纳入“白名单”重点保障。强化服务保障。做好用工、用能、用地等保障工作,落实供水供电供气接入工程延伸投资政策,切实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

  持续夯实园区支撑。更好发挥园区主阵地作用,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度和经济贡献度。优化调整主特产业,稳妥推进调区扩区,培育特色产业园区,推动国家级园区进位争先。强化质量效益导向,完善“五好”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盘活园区低效闲置资产资源,提高园区亩均效益,力争园区规模工业占比达到74%、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创新园区管理和运行机制,推进以剥离社会事务、岗位聘用制、绩效薪酬制、市场化建设运营等为主要内容的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在对口帮扶机制中借鉴推广“雨溆共建”园区模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