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发光亦发热 银龄须生辉
http://www.CRNTT.com   2024-02-19 10:38:32


 
  和梁金生类似,从事夏代考古与文物学术研究的李维明也在退休后继续着他多年的研究,完成了《寻找夏朝》写作校对,正准备出版。“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关注夏商文化,有时间了就想把从古至今相关研究的脉络梳理一遍。”他还参与了青铜器定级等工作。在他看来,历史研究能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起到重要作用,这让他有种使命感。

  或许在许多人眼里,退休老人多在家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传统社会,现代社会老年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和健康余寿都已大幅延长。目前,我国低龄老年人数量占比高,且大多拥有技能以及较好的身体素质,属于活力老人。他们既有足够的技能和旺盛的精力为社会创造价值,也有这样的心理需求。“对于老年人本身而言,工作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社会存在价值,也是诠释其自立自强和人格尊严的较好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文说。

  李维明说,自己是闲不下来的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除了发展我自己的兴趣爱好外,还能继续干事业,让我觉得自己很有价值、很有幸福感”。

 低龄老年人再入职场面临困惑

  王阿姨退休后,一开始帮女儿带孩子。可随着外孙女上了学,她也闲下来,想给自己找点儿事情做,顺便挣点钱。但她发现,想找一份心仪的工作不容易。普通退休老人没有过硬的技术,找不到对口岗位。后来,正好有位亲戚家里开了小店,王阿姨便去帮忙看店。“不算特别忙,每个月有固定收入,平时还能和顾客聊聊天,挺好的。”

  这样的困惑并不鲜见。赵文认为:“当前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市场化程度低。老年人再就业主要通过自身亲戚朋友等关系网来实现,而非劳动力市场或职业介绍机构,存在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教授认为老年人再就业目前风险较高,年龄问题、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等都在显着制约老年人再就业。而且老年人从事“无酬劳动”,如照料孙子女、家务劳动、志愿服务等,也是一种“再就业”形式,但目前社会对这类劳动付出认可度较低。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