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在亦庄亦谐之间探寻年代剧的均衡之美
http://www.CRNTT.com   2024-02-28 17:36:32


 
  然而,《南来北往》在现实主义的深刻性方面仍有待提升。历史拥有独特的形态和内涵,若我们简化或消解其复杂性,对现实的洞察便会显得浮光掠影。剧中,列车作为情感故事和社会话题的交汇点,理应借此剖析中国铁路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动车高铁的划时代意义。但铁路系统转型处理得略显单薄,仅作为时代背景而未能深入挖掘,它更多地被呈现为一个时间轴上的过渡节点。实际上,这种转型不仅是技术革新,更代表着无数铁路人的付出、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国家战略的调整。剧集若能更细致地描绘这一过程的挑战与艰辛,及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必将更全面地还原历史真实,同时深化观众对时代变迁的体悟。

  调和严肃性与喜剧性

  作为一部年代剧,《南来北往》坚守严肃性的创作原则,尊重历史和艺术的真实性,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而深刻的历史世界。从尊重历史真实性来看,编剧高满堂两次亲赴济南,深入采访几十位退休和在职的铁路公安,从中获得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导演郑晓龙和刘璋牧则反复翻阅摄影家王福春的影像集《火车上的中国人》,从中汲取灵感,才有了开篇那个“过道里人头攒动、座位下躺着乘客”的长镜头。而出品人邹文更是从沈阳淘到一批当时的旧物件,如立柜、五斗柜、壁橱等,昔日的铁路大院风貌得以重现。这些细节无不凸显剧组严肃的历史观,让观众深感历史的厚重和真实。

  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该剧极力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剧作开篇精准地定位于拨乱反正的1978年,众多冤假错案得以昭雪,无辜者重获自由。马魁以一个被冤枉的警察形象出场,他与汪永革(刘钧饰)的纠葛,构成全剧悬念的核心。最终汪永革自首,马魁释然,汪新和马燕终成眷属,增强了剧作的可看性和反转感。同时,剧中巧妙设计铁路新制服的推广情节。姚玉玲(姜妍饰)因爱美而私自改动制服,遭到车长陆红星的批评。在这一风波中,姚玉玲、牛大力、汪新和马燕等人物因布票而紧密交织,展现出各自鲜明的特征。这些历史元素的独特处理,无疑体现了剧组严谨的艺术创作观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