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有效投资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的关键链接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分析认为,一方面,储能、算力、水利水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事关未来产业发展、国家经济安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基础;另一方面,扩大有效投资是扩大内需的最有效手段,地方政府可以借此充分发挥能动作用。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认为,扩大有效投资是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的有效政策工具,在稳定地方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效投资通过改进生产效率和产业结构,带动有效供给、拉动消费,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进而推进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在扩大民间投资上,地方展现出更多行动力,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了一系列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举措。青海今年将开展民间投资提升促进行动,建立重点产业常态化项目推送机制,引导民间投资由“活”而强、向“新”而行。山东将建立省级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支持民间投资参与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重大项目,通过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鼓励民间投资盘活存量资产。
此外,广东今年将细化出台鼓励民间投资重点行业目录,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示范项目和应用场景。广西将建立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融资支持,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云南今年将多层级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定期发布重大项目、产业项目、特许经营项目清单,将重大民间投资项目纳入省级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产业民间投资增长15%以上,民间投资占投资比重的46%左右。重庆将落实扩大民间投资支持政策,动态调整民间投资清单,加大民间投资增信支持和要素保障,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推动基础设施领域REITs试点,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运营。
“今年各地把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放在重要位置,更加注重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综合发力,预计投资增速较高。”汪德华表示,民间投资活力是经济活力的长期来源,需进一步做好制度建设,切实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振企业家投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