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发布会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4-03-03 17:09:22


政协新闻发布会现场(中评社 林艶摄)
 
  一是丰富协商形式。健全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双周协商座谈会、远程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界别协商会、对口协商会、专家协商会、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等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格局,增加协商频次,扩大委员参与面,增强参会委员专业性和代表性。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以来,举办各类协商活动94场次,共有5087人次参加协商,1602人次发言,充分反映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提升协商质量成效。深化协商内容,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国之大者”、民之关切选择协商议题,增强协商议政的针对性。坚持调研于协商之前,把深入调研作为高质量协商的工作基础,组织引导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种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很多调研直接深入社区和乡村,直接到居民和农户家中听真话、察实情。有些调研持续聚焦同一主题,每年进行“回头看”,跟踪推动问题解决和工作落实。加强成果转化运用,报送《政协信息》、《政协调研》等,及时把协商建言成果转化为服务国家治理的实效。

  三是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制定加强和改进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中重点问题接续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形成专项监督报告,助推中共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比如,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围绕“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开展监督,主要监督意见被生态环境部吸收采纳,助推《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的制定出台。

  四是推进协商制度建设。根据不同协商形式,分类形成制度规范、实施步骤和工作规则,完善协商议题提出、协商活动组织、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形成程序合理、相互衔接的运行流程。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安排集中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服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供支撑和保障。

  人民政协将继续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不断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为更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积极贡献。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就业问题每年备受关注,年轻人尤其是应届毕业生面临一定就业竞争。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企业反映“招工难”的问题,特别是技能人才短缺。请问,全国政协在促进就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

  刘结一:就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年轻人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就业备受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将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形成稳岗扩就业合力。2023年,各级政府各类资金直接支持就业创业超过3000亿元,并采取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城乡困难群众就业等针对性措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这是来之不易的,也为继续打好政策组合拳,持续释放政策促就业红利,加力稳固就业向好态势,打下坚实基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