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期间,除了编辑部日常安排的新闻采写,我还承蒙责编老师鼓励,为校报“南开人物”栏目撰稿。采访对象多是南开教学、学术的中坚人物,稿件刊发后,颇得到一些受访者、编者、读者的肯定和鼓励。
我顺利通过了校报编辑部实习期考查和复试,选择留校做一名校报编辑。这让我有机会接触到许多著名学者与文化大家。我为他们深厚的学养和伟岸的人格所鼓舞,尤其是在我工作头绪多、身心疲惫的时候,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动力,让我重新抖擞精神投入工作。于是我在业余时间里,坚持拿起笔来,围绕这些前辈学人陆续写了一些文章。
这些文章所记叙的前辈学人包括杨敬年、陈巳同、陈省身、申泮文、周汝昌、杨振宁、来新夏、李世瑜、叶嘉莹、倪庆饩、宁宗一、杨心恒……文章以较长篇幅的为主,有的是记录往来点滴的散文随笔,有的是附有采访手记的人物通讯。这些文章多不是工作上领导分派的“任务”,只是觉得应该为自己所知见的前辈学人写点什么,就挤出时间来写了。起初也并非是为了发表,后来承蒙一些报刊编辑老师垂青,倒是陆续见诸报端。写作过程中,我仿佛觉得自己是在追随着先生们接续一种学风、修养一种性情。每写完一篇,精神上就仿佛得到一次升华。
此外,二十年来我在南开听过的讲座应该不下百场,留存有记录(包括只言片语)的讲座大约六七十场,其中包括叶嘉莹、罗宗强、杜维明、宁宗一、刘泽华、张伯礼、龚克、葛墨林、陈洪、陶慕宁、张铁荣、施一公等名家的讲座。有一些讲座是工作上的任务,更多的是我业余时间的“蹭课”。在记录讲座内容时,我借鉴来新夏先生“抄卡片”“写提要”的读书治学方法,结合新闻体的写作,提炼、转述演讲的主要观点、精彩内容,描述现场情况,偶或有所述评,写就了数十篇“讲座札记”。这些年,我的工作和生活时常受益于这些讲座,虽然惭愧于学问无所专长,倒是自以为略无愧于被世人称为“杂家”的编辑身份。
总而言之,在这样一所名师大家云集的大学校园里,我深感自己的渺小和卑微。对于我所知见的人和事,以我可怜的笔力、有限的精力,能够落到白纸黑字上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以我浅薄的个人学识和阅历,不可能十分熟悉这些前辈学人的全部经历,更没有资格评价他们的学术造诣,我所写到的只是我所知、所见之学人的一个侧面而已,故曰“南开园知见学人侧记”。想起二十年前我作出从事文字工作的决定,有聆听叶嘉莹先生讲座受到鼓舞的缘由。故而斗胆将这些文稿作为一份小作业,呈叶先生过目。先生以九十九岁高龄而不辞目力、体力之辛劳,认真审阅后欣然赐题“斯文有传,学者有师”。令我深受鼓舞,遂将“斯文有传”作为书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