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汤家骅:香港经济转型的新机遇
http://www.CRNTT.com   2024-04-05 17:46:04


  中评社北京4月5日电/据大公报报导,每年财政预算案最吸引社会眼球的不外是“派糖”、减税、“撤辣”等民生措施。经济面临挑战,市民生活压力大,这种心态是可以预期和理解的。香港面对另一核心问题是贫富悬殊、房屋短缺,甚至形成不稳定因素,也是我们对经济的关注重点。但撇开这些问题,我们应如何从结构上看香港的经济状况是如何?

  预算案显示,上个财政年度政府收入的5546亿元,政府整体开支为7279亿元,综合赤字为1016亿元。展望今年,情况也不会显着改善。政府预计本财政年度的总收入为6330亿元,整体开支将上升至7769亿元,计及本年度政府债券发行额1200亿元,年度赤字预计为481亿元,财政储备亦将下降至6851亿元。

  本年度财政储备下降至相当于政府十一个月的开支。回看过去历史,曾几何时,我们的储备曾两次高达相等二十八个月的政府开支。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可以留意除了经贸数字因各种不同经济和政治因素而不增反减之外,我们的开支实在增加了很多。从2018/19年度到现在的本地生产总值只增加了5.5%,但支出却增加了36.9%;这是社会需求所要,大家必须接受。政府的存在便是要市民安居乐业,只要用得其所,增加支出改善市民生活乃大道理,没有抱怨的必要;但始终若储备接近用尽,那怎么办?

  放眼前景,政府预计未来五年的经营账目和非经营账目的赤字均会按年收窄,其中经营账目在2026/27年度起恢复盈余;非经营账目则在2028/29年度恢复盈余。倘计入发行债券所得,则政府综合账目只有2024/25年度录得赤字,其后年度均录得盈余。

  但留意政府每年发债将会不少于1000亿元才能令储备稳固于相等十一个月的政府开支水平,而我们的总支出仍占每年本地生产总值20%以上。这比例与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还要高出数以倍计。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