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荣生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首先需要政策、资源与技术支持,许多领域的人工智能“培育”都缺乏相关支持;其次需要国家之间开展合作,但目前许多国际合作受制于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人工智能的发展受到遏制;第三,人工智能发展受制于文化特性,比如ChatGPT所给出的答案就更符合英文语境,这样一来以单一国家力量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增加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不平衡,也就是数据鸿沟。而上述问题的解决则需要将资金与市场精准衔接,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近日表示,当前世界需要针对人工智能开展全球合作,这需要中国、美国和欧洲国家等大国密切合作,制定合理法规,从而把握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并从中获益。
如何应对风险?
人工智能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多个行业的新业态打开了大门。虽然提高了效率,但运用人工智能,造成的问题和风险却不少。
英国《自然》周刊在2023年对科学工作者开展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0%的受访者承认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帮助写稿。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指出,由于不少研究人员依赖人工智能工具,许多专业期刊中充斥着人工智能工具生成的“胡言乱语”,许多文章使用人工智能的痕迹明显。
朱荣生认为,人工智能引发的社会问题蔓延速度较快、范围较广,这一技术不断加剧涉及版权法、著作权、隐私权等法律问题的复杂程度,因此适用于新技术的道德边界和法律规范呼之欲出。
“人工智能时代是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这一技术给人类社会和命运带来的不确定性或许远大于确定性。”朱荣生说,“面对这一不可阻挡的浪潮,我们需要在人工智能热潮中保持冷静和审慎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