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并出现审美意识——人类数万年的演化历程被压缩于方寸展柜之内。展柜里还陈列了现代工具,如小刀与刮削器对应,金属铲与骨铲对应,帮助观众直观理解这些古老石器的用途。
在“郡国并治 多族共融”部分,可以看到贵州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东汉铜车马。它的身边有了新伙伴——黔西南州博物馆收藏的铜车马,这是贵州出土的体量最大的车马模型。二者都是汉代文物,区别在于车厢。贵州省博物馆藏铜车马是“辎车”,车厢有帷盖,既可载物,又可供人坐卧休息;另一件是“轺车”,四周没有遮挡,可以站在上面远望。这两件铜马车出土后首次共同展出,让观众一睹汉代贵州地区造型不同、功能各异的铜车马风采,想见当时车马辚辚的繁荣景象。“两件铜车马的铸造技术非常高超,应为官僚、贵族的随葬器,是汉王朝在贵州设郡置吏的重要物证。”刘秀丹说。
特色藏品展现文化交流
此次展陈更新,贵州省博物馆拿出了不少“压箱底”的珍品,展出的一级文物多达200余件。
“兼容并包 因俗而治”部分展示的《韩琦楷书书札卷》,是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此卷为北宋名相韩琦的《信宿帖》《旬日帖》与多位收藏家留下的13段题跋合裱而成,是迄今所知韩琦唯一的传世法书。
“这二帖中,《信宿帖》保存状况良好,大多数字迹清晰。此帖是韩琦对欧阳修为他所写的《相州昼锦堂记》的回信,记录了宋代两大‘顶流’之间的交往。”贵州省博物馆讲解员田潇介绍,《韩琦楷书书札卷》除了题款人的姓名、字号印外,还有数方鉴藏印。比如《信宿帖》上,有清代乾隆皇帝加盖的6枚印章,分别是“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
这样的宝物为何会在贵州?“据说溥仪当年带了一批宫中珍宝到东北,其中就有这一件。伪满洲国覆灭后,这些珍品流入文物市场。此卷被一位刘姓官员购得并带到贵州,后入藏贵州省博物馆。”田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