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琉球地位-钓鱼岛主权问题与东亚国际体系的和平改造
http://www.CRNTT.com   2024-05-08 14:26:31


琉球地位-钓鱼岛主权问题,已不仅仅是领土主权依据之争,而演变为东亚国际体系和平改造问题。
  中评社╱题:琉球地位-钓鱼岛主权问题与东亚国际体系的和平改造 作者:田少颖(福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摘要】近年,随着中日东海领土和领海争议发展,琉球地位问题和冲绳民众反美军基地运动日益得到关注。中日领土、领海争端的解决和战后美国构建的东亚国际体系能否得到和平改造有关,该体系的核心是美国使琉球军事殖民地化。2012年以来,中国学者提出“东稳西进”战略,中国开始向西扩展地缘空间。2013年,中国学者提出“琉球地位”问题。此后,中国战略家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效力和后果有了新判断,建议在适当时机提出亚太安全架构倡议,冲淡美日亚太安全同盟体系幷最终使其转型。因此,在“东稳”框架下,东亚各国应在尊重当地民意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冲绳民众反美军基地运动的研究和声援,以便形成构建东亚共同体合力,防止美日安保体制藉俄乌冲突后形势在东亚扩张,幷促使其逐渐失能。

  2010年以来,随着中日东海领土争议的发展,中国学术界对钓鱼岛主权归属历史证据的研究日益深化。由于在历史依据上无法和中方优势相比,日本政学两界及支持其立场的部分西方学者仍坚持引用19世纪国际法,以“无主地”占有原则为日本对所谓“尖阁列岛”拥有主权的法理依据,以此压制中方历史依据优势。在此情况下,中国学界为厘清钓鱼岛主权归属,以二战时期盟国对日政策代表性国际文件“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为据,开始重提琉球〔1〕问题,正式提出其“地位未定论”。〔2〕中方这一前所未有的行动,引发日本和西方震动。〔3〕“琉球地位未定论”的提出,对美国战后构建的东亚国际体系——旧金山和约体系,造成冲击,提出挑战。琉球地位-钓鱼岛主权问题,已不仅仅是领土主权依据之争,而演变为东亚国际体系和平改造问题。

  美国在1951年通过缔结对日和约构建的旧金山国际体系的核心,是其对琉球的长期事实军事占领及使其军事殖民地化。战后,美国先“托管”琉球,日后又将其“归还”日本;日本当局为换取美国尽早结束对日占领,幷使两国建立同盟,牺牲了琉球人民利益。琉球的军事殖民地化是美日军事同盟的基础。几十年来,琉球/冲绳人民一直在进行反美国军事占领、反美军基地抗争,当地部分人士还发起过“琉球复国”运动,其发展不绝如缕。

  近年,随着中国国力崛起及中日领土争端的发展,美国藉机对日本表示支持,由此重返亚太。2012年,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政府和学界一时极为紧张,认为美国要恢复对中国“遏制”战略。鉴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给中国带来的压力,及2012年秋国内爆发的反日游行反映的狭隘民族主义对内外政治气氛的破坏及对外交的干扰,中国战略家王缉思在2012年10月提出,中国应执行“东稳西进”地缘战略,在东方规避美日压力,向西扩展地缘空间。〔4〕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该战略的发展。近年,王缉思又提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雷声大、雨点小,美国深为中东乱局和欧洲政治、经济危机所困,难以把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东亚。中国应藉此机会,及早谋划,提出自己的亚太地区安全架构倡议,以便“冲淡美国的亚太安全同盟体系幷最终使其转型”,他认为尽管目前提出相关倡议为时尚早,但应“首先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厘清战略思路”。〔5〕

  美国所深陷的中东乱局、欧洲危机,和俄罗斯都有莫大关系。2013-2014年,因为克里米亚半岛危机,俄和西方关系恶化。北约执意东扩压缩俄罗斯的安全空间,普京政府最后合幷半岛,幷通过支持乌克兰东部分裂势力,意图裂解乌克兰,彻底阻断北约和欧盟进一步东扩。普京的外交智囊,著名战略家谢尔盖·卡拉加诺夫(Sergey Karaganov)等人,为本国设计出大国自由行事,进行政治、安全竞争的地缘政治、经济大战略,以便挑战冷战后西方在欧洲确立幷推广的北约、欧盟等架构。自2022年2月以来,俄乌冲突爆发幷迁延至今,陷入消耗战,俄以核武器后盾增大威慑力,并以此反制西方联手。俄反北约的手段较为激烈,其得失可为镜鉴。〔6〕

  东亚国际体系和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相似性在于,前者存在美、日安保体制,后者存在北约,两个联盟体系都有扩张性。中国身处东亚国际体系,且自身有统一问题待解决。统一问题的解决内蕴如何应对美日安保体系、如何推动东亚国际体系转型问题。

  不难看出,美、中、俄等都有了地缘大战略,世界秩序在重构之中。俄国人对地缘战略的谋划和运用,可为中国处理钓鱼岛主权和琉球地位问题提供案例:斗而不破,十分必要。在笔者看来,世界秩序的演变,特别是中日领土争端趋严重以来新浮现的东亚现状,可为冲绳民众反美军基地运动提供新动力和契机。冲绳,如同欧洲冷战格局中东西方对峙的核心点——柏林一样,理应得到国际社会更多关注。有志于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各方力量,都可以加强对冲绳人民反基地运动的研究、声援。各方要以构建东亚共同体为引领,遏制美日藉钓鱼岛主权问题、台湾问题扩充其安保体制,使东亚出现北约东扩式的地区安全秩序演变,成为长期斗争的渊薮。

  一、东亚体系中的琉球-钓鱼岛问题及二战文告法律地位

  从明朝洪武年间开始,中国中央政府和琉球王国间的封贡关系维持了500余年,中国对琉球王国提供了众多援助,王国极为感激,在中央王朝的众多周边属国中,琉球王国和中国中央最亲近。然而,日本萨摩藩垂涎琉球在对中国封贡贸易和自身海外贸易中所获利润,于1609年出兵攻袭琉球,不仅勒索财物,还迫使琉球王国对其称臣纳贡。自此,琉球开始了对中日的“两属”时期。〔7〕

  1868年4月,明治维新刚刚开始,日本政府发布《安抚亿兆·宣布国威宸翰》,确定了“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的战略。日本在极力鼓噪“征韩”论的同时,把目光投向琉球王国。1871年7月,萨摩藩对日本中央提出的有关对琉球关系《调查报告》就建议:“采取措施,扩张皇国规模。”1872年,日本就藉琉球使节访日之际,提出已将该国纳入日本治下。此后,日本对中国附属国琉球、中国在东海的领土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侵略野心不断膨胀。1874年,日本以“琉球漂民事件”为藉口,出兵侵台,以断绝“琉球两属之渊源”。〔8〕

  日本在军事、政治改造上比晚清政府更为成功,开始加力冲击中国主导的东亚国际体系,从东亚大陆外围的半岛、海岛入手,割裂该体系,扩张势力范围,吞幷、割占更多中国附属国和领土。1879年,日本完全吞幷琉球群岛。晚清政府虽曾和日本交涉,试图以“三分琉球”提议使琉球王国在较小版图内恢复,然而,随着中日斗争加剧及中国日处下风,此番努力不了了之。〔9〕

  日本还有很强的海权斗争战略目的,这得益于充当日本“御雇顾问”的前美国军人、驻厦门领事李仙得提出的“东亚明月弯”战略。他向日本献计,拿下朝鲜半岛、琉球和台湾,使之和日本本岛连成一个半月形区域,封锁中国从东海进出西太平洋之通道。〔10〕日本藉助海权增强,可以长期压制中国。

  中日在东亚的斗争,终于导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1月,日本政府秘密通过内阁决议,将中国台湾岛附属岛屿钓鱼岛群岛纳入“冲绳县”(即琉球)治下。时至今日,日方仍坚称当时内阁决议有合法性,但是从其出台方式、所依据的冲绳县地方报告中信息的可靠性、通过程序等看,这一点明显存疑。〔11〕1895年4月,中日达成《马关条约》,幷未提及钓鱼岛。此后,日本当局对钓鱼岛之开发极为有限,将其委于私商。〔12〕

  甲午战后半个世纪,东亚长期处于日强华弱状态,日本对中国不断蚕食,终至于1937年全面侵华。日本当局于1941年底制造珍珠港事件,和美国开战,自此走上灭亡之路。

  1943年秋,中美英在埃及开罗举行战时领袖会议,达成《开罗宣言》,宣言明确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7月,美苏英在德国波茨坦举行最高领导人会议,发布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13〕两大历史文件明确了战后日本之主权范围要由包括中国在内的战胜国所共同决定。

  日本今日对其所谓“尖阁列岛”的主权依据,既有其所注重的19世纪国际法“无主地”占有原则,也建立在所谓旧金山国际体系有合法性基础之上。然而,美国在战后藉对日和约构建的旧金山国际体系是在违背二战盟国两大文告基础上构建的,是为美国在东亚进行冷战服务的。因为二战的爆发及战后东亚冷战格局的形成,琉球地位再次发生重大变化,因美国强力介入,相关方权利格局被扭曲。

  二、旧金山体系的建立与中国战胜国权利的丧失

  二战期间,自对日作战开始后,美国军方就认为从一战之后到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对西太平洋疏于控制,犯了历史性错误。1942年底,罗斯福总统就下令军方研究战后太平洋“警察军力”驻地问题。对日作战血腥经历让美国军方决心绝对控制太平洋,把保卫美国本土的防线尽力向西推,让太平洋变为“美国内湖”。在占领琉球群岛问题上,美国政府内部立场极为一致。因此,尽管美国不想违背《开罗宣言》精神、扩张领土,但从安全设想出发,力求在太平洋上建立军事基地群。虽然琉球群岛较后出现在美国军方基地群计划当中,但很快成为该计划的“太平洋基石”。美国政府内部占优势的势力确定了仅以中日甲午战争为时限,既往不咎,好力保琉球归属日本,方便美军占领,不提把琉球归还中国。〔14〕琉球的未来由此完全取决于美国军事安全需要。

  据称,在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曾几次询问蒋介石,中国是否有收回琉球之愿望,蒋介石回答说,愿同美国一起,共同托管琉球。中国由此失去了收回琉球的历史性机会。〔15〕美国学者埃尔德里奇对美国内部在占领琉球问题上的反复论证和争论,进行了细密研究。从其研究可见,美国军方对占领琉球立场坚决,美国国务院内部亲日力量占主导地位,希望保持日本对琉球主权,因此,可推断所谓中国收回琉球的历史机会幷不存在。

  在对美作战和战后对美关系中,日本执行的都是牺牲琉球和当地人民的方针。在二战末期,日本当局牺牲“冲绳”,试图藉在岛上顽抗,阻止美军在其本土登陆。到战争结束时,日本本土死于美军轰炸者共51万人(包括原子弹轰炸死难者),而小小的琉球群岛在残酷的“冲绳战役”期间,死于轰炸者达到12.2万人。琉球全岛15万人死于战火,占总人口三分之一。〔16〕战后,日本当局为尽早结束美军占领,又通过牺牲琉球为美军基地,实现“日美结盟”。为此,裕仁天皇亲自对麦克阿瑟说项。〔17〕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