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公共交通作为一种公共事业,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从数据看,目前全国高铁除了京沪、沪宁、宁杭等线路外,其他大部分是收不抵支的。加之,随着高铁运营成本的逐年攀升,高铁线路的建设、维护、车辆购置和人员管理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这一背景下,通过灵活的浮动票价机制不仅可以为高铁运营提供资金保障,进而提升高铁运行的品质,也是对市场需求变动的正常反应,是市场导向下的一次有益尝试。
不过,此举虽然是对市场机制的合理利用,但也要理解公众背后的忧虑,尤其是高铁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凭借其速度快、舒适度好等特点,已经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首选项。要知道,公众对日常消费品价格调整是非常敏感的,特别对“高铁通勤者”来说,此次大幅度的价格调整,难免让公众觉得出行负担加重了,从而引发他们的焦虑情绪。
此外,公众的忧虑其实也包含对铁路部门的期待:既然票价上涨了,服务水平是不是也能随着提升?一段时间以来,高铁购票“买长乘短”、用餐贵等问题频频遭到吐槽,如果在提价的同时做不到服务提质,那公众自然也不会轻易为高铁涨价买单。
总之,高铁票价调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实现“促进客流增长,全面提升客运服务质量”的目标,就必须在把握好票价调整尺度的同时,做好服务提升工作,把评判权交给公众,多听听公众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