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金庸是如假包换的围棋高手。徐莹说金庸曾邀请九段高手、中国围棋院首任院长陈祖德到他香港家中休养半年,其间正式拜陈祖德为师,每天在家中切磋棋艺,金庸还曾经拜另一位著名棋士聂卫平为师,认识“一代棋圣”吴清源。金庸参透围棋变化万千的布局和攻防之道,他的江湖人物更多心计谋略、更加高深莫测,各派武林高手攻防有度,一招一式环环相扣,令读者非常过瘾。
香港人无论男女老幼,很难找到几个没有读过金庸武侠小说,或者没有看过金庸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纵观香港文学界,金庸的影响力无人能及,他笔下的人物山河故事及其家国情怀,对不只一代读者观众影响深远。而在内地,改革开放之后金庸作品极速风靡神州大地。八十年代中,笔者一个朋友考上南方某大学攻读中国文学研究生,他把图书馆能借到的金庸武侠小说全部读完,每次见面话题离不开金庸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一谈起来就眉飞色舞,他可能是内地最早一批金庸迷。迄今金庸作品在全球发行量数以亿计,金庸成为香港的一张文化名片。
不过,李以建认为,金庸的世界不仅在江湖,武侠小说远不是金庸创作的全部。他近年致力编辑出版金庸武侠小说之外的其他作品,众所周知金庸长期在《明报》写社论评论,但他还以各种笔名撰写数以百万字的专栏随笔、影评、散文、学术论文、翻译小说等等。李以建提到,金庸曾经在《明报》翻译连载罗素的《人类的困境》,还做过电影导演和编剧,曾潜心研究佛学,短短时间内写出七万字的佛学论文《谈“色蕴”》。所以,李以建说“金庸的武功世人只识得一半”。换言之,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深入研究金庸。
论坛带出一个思考,在纪念金庸百年诞辰之际,我们应如何把这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新闻联会长张国良认为,金庸武侠小说的底色是爱国,基调是家国情怀,是宣扬爱国主义的优秀教材,建议建立供全球华人瞻仰学习的纪念馆或博物馆,在座的陈国基司长和全场听众都拍掌支持。(来源:大公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