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民孙女士看到仿佛迷你宫殿的番禺神楼,深深被震撼。“上面的雕刻都那么精细,那么美。”神楼最上方的横眉,总长4.48米,刻有双龙腾云驾雾,游走向中央的火珠,称为“双龙戏珠”,是整座神楼正立面的视觉焦点。
“超前”建筑的搭建
凑近观看可以发现,番禺神楼的建造大量使用中国传统的榫卯技法,在搭建和拆卸中都不会损耗建筑本身。在2015年,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专家经过一个多月的拼接,才将番禺神楼复原。“没有人知道是怎么搭的,只能是根据榫卯的结构,一点点摸索。”黄海妍回忆道。
搭建神楼就像拼积木玩具,工匠们还制作了八个樟木箱,并以“拨呼云月”“龙柱”“人物柱”等字样标明木箱内储存的构件。在“洪圣王出会”活动结束后,神楼会被拆回“积木块”放入,便于储存和运输。
这种建造概念很“超前”,与现代的“组装合成”建筑法概念相近。这使得番禺神楼“即插即用”,变成一个“可持续建筑”。
番禺神楼是国家一级文物,重达4.7吨,将这些漆金的巨大木块安全运送到香港并不容易。广州与香港的团队协同专业的文物运输公司,以及香港消防处、警务处等政府部门,紧密合作,单是将神楼的构件由藏品库中拿出清点、清洁和包装,就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石浩斌亦表示,这次出展充满挑战,需要随时调整计划。“一条龙柱就有四米多长,包好之后又发现之前准备的车不够长,需要再找一辆能同时装下所有构件的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