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走进中国校园 共话中美友好
http://www.CRNTT.com   2024-05-26 09:35:12


 
  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张鑫恺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与外国学生直接对话的交流活动。在对话中,来自不同文化和专业背景的同学们提出多种观点,帮我拓宽了视野。”

  谈及对美国学生的印象,“严谨”“富有创造力”“友善”“热情”是中国学生们频繁使用的词语。李美欣说:“这次活动中,很多美国学生是理工科专业,他们对待技术研发的严谨态度令我印象深刻。在热烈的讨论中,他们的专业视角也给我带来很多思考。”王昕怡说:“我们只相处了短短几天,却像是老朋友一样,感觉特别好。”

  “我们结下了真正的友谊”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李晨说:“中美学生的交流不仅发生在正式的会议室内,也发生在会场外的很多场合。”学术探讨之外,中国学生们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洋彼岸的朋友们备感温暖。

  李美欣负责安排大家的伙食。她总是先到餐厅,一一确认菜品,避免学生们接触到过敏原。“中美的饮食习惯不一样,我会认真检查每一份菜品。”李美欣说,“为了让美国同学吃得更加习惯,我们本打算第一顿饭吃西餐。没想到,他们摆摆手说‘这几天要吃正宗的中国菜’。”她还提到,美国学生特别想尝尝北京烤鸭。“于是,烤鸭成了我们此次行程的‘压轴大戏’。美国学生看到烤鸭出炉到现场片切的全过程,纷纷拿出手机录视频。”她说。

  去颐和园踏青那天,王昕怡是大家的导游。她发现,美国学生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美国学生对园林设计、历史典故都很好奇。”

  “在讨论活动之余,无论是吃饭、坐车还是参访,中美两国学生交错而坐。我们像好朋友一样聊天。”王昕怡说。

  北京让朱瀚宁十分着迷。“北京既古老又现代,我喜欢探索这座城市,传统建筑与现代元素的融合令我印象深刻。”

  美国学生胡安·奥特罗说:“中国同学热情好客。这次来中国的时间不长,但我十分享受每一天的时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