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公园图书馆“忙”说明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24-06-03 15:31:16


  中评社北京6月3日电/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济 兼

  据媒体报导,上海首个24小时公园图书馆近日满月了。这个名为和平书院的图书馆藏书8.2万余册,首月接待读者16.5万人次,实现图书借还超5.1万册次,新增借阅卡读者逾1800人次,其中不乏深夜借阅的读者。和平书院的火爆,折射出社会公众对公共文化空间的渴求。

  和平书院做对了什么?简单来说,它有几个特点:一是以城市公园为载体,实际上是在公众开展休闲活动的集中区域,增加了阅读消费功能;二是形成多种业态的城市公园阅读集群,和平书院由综合馆、少儿馆、艺术馆、刊茶社和一个中心阅读绿地组成,多元的功能分区更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三是昼夜运营。基于此,和平书院得以实现空间、时间、功能等多个维度服务的拓展,其崭新的运营模式,是对社会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有益探索。

  营造公共文化空间首先要讲究便利性。从单纯售卖图书到提供茶座、饮品服务,书店服务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集阅读与休闲于一体的新型书店,受到公众的喜爱。但这些新型书店多数开在商业区,经营面积也比较有限。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品质,就需要在服务时间、服务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拓展。近年来,我国城市公园建设成效显着,这些公园集绿荫、绿道、运动、知识普及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为公众休闲娱乐提供了空间,在一些农村地区,公共活动场所建设也在推进,倘若能结合城市公园、村社绿地等,因地制宜地推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将极大便利社会公众的文化消费和精神涵养。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