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宁夏大武口区:白僵土上练就“谋粱”功夫
http://www.CRNTT.com   2024-06-04 12:06:27


 
  种种困难下,过去培育一个新品种,起码要花费7到8年时间。谢旗团队引入基因育种工具,从基因层面把控育种过程,极大提升了效率。

  利用PCR分子标记技术,能够“三岁看老”。“举个例子,我们的甜高粱之所以甜,是由一个已知标记为DRY1的基因所影响。通过分子标记技术,我们‘提前阅读’子一代种子的基因,检索其中是否存在DRY1片段,就可以直接筛选出所需要的高甜度后代种子,把育种周期缩短到2到3年。”

  而借助基因编辑技术,则能帮助科学家找到更多类似DRY1这样具有“关键特性”的基因,从而让这些优秀特性“广为流传”。“再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发现某株高粱在高盐碱地块上长得格外茁壮,那么我们合理推测,这是由某个突变基因主导的,于是我们把这棵‘耐盐碱变异高粱’与其他普通高粱的基因进行比对,找到差异点,经过层层实验,最终锁定了控制耐盐碱能力的基因AT1。”谢旗说,在后续实验中,敲除AT1片段的高粱的耐盐碱能力果然大幅提升,进一步证实了AT1和高粱耐盐碱之间的对应关系。“因为掌握了这段耐盐碱基因密码,未来我们在选育新品种高粱时,就能稳定复现这一耐盐碱高产性状。”

  有了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等的加持,不仅缩短了育种时间,更增大了育种的想象空间,让培育盐碱地上的“全能战士”成为可能。

  发现更多“AT1”

  今年3月,中科院遗传所联合中国农大、华中农大等9家科研单位,在著名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文章,宣布在高粱中首次发现了与耐盐碱相关基因AT1,并对水稻、玉米、小麦、谷子等作物进行基因检索,发现这一基因的普遍存在,意味着这些高粱的“远亲近邻”都有可能获得“耐盐碱超能力”。

  “AT1是一个与作物产量呈负相关的主效碱敏感性相关基因,也就是说,当这个基因‘发现’土地碱度高时,就会控制降低作物产量,属于一种‘自保’机制。”课题组成员、中国农大教授于菲菲解释,“利用AT1机制育种,就能从根源上实现‘既让牛儿少吃草,又让牛儿多产奶’的梦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