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三厂小镇一一张謇故居见闻
http://www.CRNTT.com   2024-06-06 11:26:41


张謇纪念馆(图源:大公报)
  中评社北京6月6日电/暮春时分,木香将落,蔷薇盛开,驱车去南通海门的常乐镇,参谒张謇祠堂。这里离张謇出生的故地很近,当年张謇故去时,当地百姓十万余人,自觉为其扬幡送殡。在祠堂后面新建的纪念馆里,看到当年拍摄的老照片,场面壮观感人,禁不住想起臧克家写过的诗句: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人们把他举得很高很高。

  作为我国轻工业的奠基人,在清末民初,张謇创办的实业颇多,贡献瞩目。一八九五年,他便在南通创办了第一家棉纺厂,叫做大生纱厂,以后在家乡,陆续开办了八家棉纺厂,十年的努力,大生厂成为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这样的创举,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转型,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我国的民族轻工业,让附近的农村转型步入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之中。

  开车带我参观祠堂的司机,见我对张謇开办的棉纺厂感兴趣,指着展馆里棉纺厂的钟楼老照片,对我说:这钟楼还在,离这里不远,待会儿,我开车带你去看看。

  说是不远,车子也开了半个小时,在一座小镇宽阔的街道上停下来。下车一看,一座西式钟楼赫然在目。整齐的灰砖三层,依然簇新如昨,直指蓝天。每层有一圈红砖镶嵌勾边,四面钟也各有一圈红砖镶嵌,钟表停摆,时针指向当年,让遥远的时光定格。

  拱形券式的大门,也是红砖砌成,门楣上的厂标:大生弟三纺织公司,颜体大字,浑然而清晰,只是不知为什么将第三的第字写成了“弟”。也许,古时弟第两字通用。状元出身翰林院修撰的张謇,应该不会搞错。

  铁栅栏门紧闭,无法进去,趴在栏杆前往里面看,通往工厂车间的长长甬道旁静悄悄,空无一人,两排香樟树枝叶茂密,绿荫葱茏,大概是后来种的,树都不算粗。甬道的尽头,阔大的白色影壁墙上,红色的标语依稀可见,自然更是近些年的痕迹。雪泥鸿爪,百年时光如水,波光粼粼荡漾在这里。

  司机告诉我,里面的车间等老房旧物还在,在等待着研究,看看以后开发派做什么用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