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卸煤油装豆油,中储粮的回应值得期待
http://www.CRNTT.com   2024-07-08 17:36:08


  中评社北京7月8日电/网评:“卸煤油装豆油”,中储粮的回应值得期待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邱风

  7月6日,“中储粮集团”发文称,针对近日媒体关于罐车运输油罐混用的报导,公司在7月2日要求下属油脂公司开展排查的基础上,从7月5日开始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专项大排查。中储粮集团要求全系统各单位严格落实责任,严守工作规范,严防粮油污染风险,切实保障储备粮油食品安全。

  中储粮集团此番发声,是有背景的。此前,有媒体报导,一辆罐车卸完煤制油后,并未洗罐,就驶入一家名为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的厂区。记者在厂区外能清晰看到罐车装油的全过程,自始至终这辆罐车没有遇到任何阻碍,也没有人检查罐体内乾净与否。大约四十分钟后,这辆罐车就装满了油,出厂区的地磅显示,这辆罐车装了35吨大豆油。

  卸下煤制油,不清洗就装食用大豆油,这个细节触目惊心。事情正如相关媒体报导的那样吗?相关部门应快速介入,全面调查。如果属实,则依法严惩,绝不能让相关责任人脚底板抹油——溜之大吉。

  可以确定,煤制油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一旦混入大豆油被人食用,后果不堪设想。更可怕的是,“食品类液体和化工液体运输混用且不清洗,已是行业里公开的秘密。”

  该严格清洗,为何不清洗?答案是节省开支。据介绍,清洗一次需要花费数百元。问题是,这个环节不能省略,该有的成本不能压缩,你们倒是省事了,公众的健康却受损了。从这个角度看,罐车混用事件中,无论涉事司机还是车队老板,以及罐车所在的公司都该承担责任。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