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村头的海草房,阳光洒在斑驳的花岗岩上,诉说着岁月变迁。
这本是上世纪30年代村里兴建的一所小学。2014年,当地对房屋进行翻新修缮,在保留老教室的基础上,活化利用,建立村史馆,展陈反映村庄变迁的文物300多件。
在这里,记者遇到了村民王本胜。75岁的王本胜是土生土长的东楮岛村人,村史馆建成后,他负责场馆的日常维护工作。
“俺家就住在海草房,走,去瞧瞧。”跟着王本胜,记者走进村落深处。
推开大门,一座安静的民居院落映入眼帘,“我居住的这间海草房建于上世纪70年代,我和老伴一直住在这里。”相伴半个世纪,王本胜心中对这间海草房充满感情。
2015年,东楮岛村启动海草房修缮工程,邀请专业团队对年久失修的海草房进行修缮,并由文物部门现场验收。修缮过程中,专业苫制海草房的手艺人来到王本胜家,对屋顶的海草进行重新覆盖加固。“我们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取材鳗草,添加山贝草,铺底增厚,确保房屋可以抵挡严寒、抗拒海风。”修缮项目负责人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