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楚文化和楚系青铜器(考古进行时)
http://www.CRNTT.com   2024-07-20 17:29:26


 
而至东海,成为战国七雄中地域最广大者。

  楚国青铜器在春秋中期开始形成自有的文化特征。楚国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青铜器文化特征比较明确,其中低层贵族先后使用过鼎、敦、壶或者鼎、盒、壶的礼器组合,其中鼎都带盖,是春秋中期新出现的器形。这些新的组合方式,也代表了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楚国的高级贵族使用一套传统的列器组合,按等级使用九鼎八簋、七鼎六簋等,同时也使用多套的鼎、敦(盒)、壶组合。

  武王墩一号墓青铜礼器使用的是高等级的器用制度,该墓出土多套以盖鼎为关键的组合,但九鼎八簋的组合则为一套。鼎簋组合中的升鼎,器形为平底束腰,簋则是方座带盖,是这类楚式礼器程式化的形制。相较于齐、晋等传统周文化国家,战国时期的楚国更为遵循传统礼制。

  楚国在发展过程中和周边诸侯国的政治文化频繁互动,楚式青铜器影响到楚国之外的更大区域,被学者们称之为楚系青铜器。楚系青铜器率先发生在汉水淮河之间,春秋中期及其后的曾国青铜器,一直都与楚国青铜器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战国时期曾国国君墓葬曾侯乙墓、擂鼓墩二号墓都随葬楚式的九鼎八簋。楚系青铜器在春秋晚期开始影响江淮和吴越等地区,战国早期开始向西影响巴蜀地区。成都新都马家乡战国墓出土5件形制相同的楚式盖鼎,其中一件铭文鼎是楚国青铜器,其余4件是蜀文化模仿的楚器。绍兴坡塘狮子山306号墓出土一件方座形器,是在一件典型的楚国青铜器上加铸四角的人形支座和顶部立柱,加铸部分呈吴越文化风格。楚、吴、越还大量生产形制相似的青铜剑,成为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

  楚国是东周时期青铜器出产量最大的诸侯国。楚国贵族墓葬,楚国附庸国如曾国、蔡国贵族墓葬,都随葬大量青铜器。曾侯乙墓随葬包括有名的曾侯乙编钟等青铜器,总重量超过10吨。曾侯乙作为当时的小国国君能拥有如此大量青铜器,除了楚地丰富的青铜矿冶资源之外,铸造技术发展并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也是重要原因。春秋中期之后,青铜器铸造普遍采取分铸、焊接技术,将一件青铜器分解成多个部件独立生产,再连接组合成形。青铜器上附着的动物装饰,也是通过类似方式加工。学者研究表明,曾侯乙尊上有34个附着部件,是通过56次铸接和焊接连成一体。在增加工序、降低难度的同时,还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有如现代工业的流水线生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