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师创造更多发展空间
这些科技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解难、实践能力,还能形塑了香港学生参与国家发展与国家建设的归属感。虽然这些傲人的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香港整体科技与创新教育的成果,甚至可以说是个别的成绩,不具有普遍性,但对于创新科技教育起步较晚的香港来说,仍是值得振奋,并让人们看到了香港在创新科技教育方面发展的希望。
创新与科技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持续发展的领域,这比拼的不只是传统的科学教育质量与重视纸笔评估的应试能力,而是学生的批判与创新、动手与解难、知识转化与实践能力,这些能力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基于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理念的范式转换。在这种转变下,不仅需要特区政府在政策上给与积极的推动与支持,更要从办学团体、学校管治、课程发展以及家长教育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入手,做到全面部署,准确落实,有效评估。否则科技教育的停滞发展,必定会带来科技落后与本地人才培养的凋零,因此落实三中全会的部署,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任务,更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
为了应对这一战略的需要,香港教育界在发展创新与科技教育时既要重视广度又要重视深度。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是人才发展的基石。如果学校只是拿着“一笔过津贴”搞搞样子,买买外判服务,这只是自欺欺人,所谓的广度也是暂时的,更谈不上深度。而没有深度的教育既培养不出人才,更不能指望未来有任何科技创新。因此上到教育部门,下到办学团体,都要在着手开展和发展相关课程、活动前,应先盘点一下自己的“家当”,从而瞭解和制定哪些应是优先发展项目,哪些是有条件发展项目,更要积极为教师创造更多的进修空间,让教师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教师绝不能用过去的知识,来装备今天学生以迎接未来不可知的世界。
如何让学生──我们未来的人才在学习中所学、所见、所做都能轻松应对未来变化,减少差距?这无疑是今天基础教育界发展的重要难题。面对这个难题,夏宝龙主任表示:“要以扎扎实实的工作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把事情一件件做起来”,也许是一个解决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