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国有企业班子结构功能不优、干部人才储备不足、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吉林省委组织部牵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组织工作提质增效促国企振兴专项行动,确立省管企业“升降级”、领导人员“红黄牌”制度等38项创新举措,激发国企活力。
“我们拓宽干部来源,规范‘一把手’用人权;探索增配战略绩效包,鼓励多劳多得。”吉林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秦季章说,改革举措使企业组织架构设置更加敏捷、灵活,提升了对发展战略的支撑能力。
不断深入的改革举措让东北国企轻装上阵、焕发新生。今年前6个月,吉林省属国企所有者权益总额同比增长15.5%,实现营业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6.8%;辽宁省国资委监管的省属企业在去年实现利润增长翻番的基础上,再实现同比增长80%。
要素向新 科技攻关凸显新作为
东北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国企是排头兵。
目前,中国生产的大型风电叶片碳纤维碳板,每10片中,有9片来自吉林化纤集团。
吉林化纤集团是一家有着60年历史的老国企,原本是聚焦人造丝、腈纶纤维等领域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发现,同样是“纤维”,普通纤维产品用量大,但利润低、收益小;有“黑色黄金”之称的碳纤维,生产技术门槛高、难突破,但是不仅售价高,还“一丝难求”。
下决心研发出属于中国的碳纤维,吉林化纤广纳人才组建研发团队,陆续攻克了原丝粘度不稳定、气泡杂质多等多道难关,突破了纺丝纤度高、强度低、毛丝多等各类屏障,碳纤维产业的“卡脖子”“无人区”课题陆续取得突破,吉林化纤首创的25K、35K、50K大丝束碳纤维全面投放市场。
吉林市市长王吉介绍说,近三年,吉林市碳纤维产业产值增长6倍以上,目前碳纤维原丝产能全球第一,碳丝产能全国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