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的现代科技,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如今,简牍胎体脱色、光学成像技术等被广泛应用,助力简牍整理出版与数字化保护;连二亚硫酸钠脱色法、乙醇十六醇填充脱水法等技术创新,解决文字提取和脱水加固难题……新技术不仅提升了简牍保护水平,也能为学习研究打开新局面。比如,西北师范大学搭建简牍学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提高简牍研究效率和精确度;兰州大学与甘肃简牍博物馆共建“读简班”,带领学生按照简牍释文进行校勘,打牢基本功。学科研究的推陈出新,让穿越历史的简牍熠熠生辉,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更快地得其门径而入。
冷门不冷,绝学未绝。甲骨文研究以“表情包”、3D打印等形式引发关注;敦煌文化在影视科普、文博文创等的带动下走红……相对冷门的学科频频“出圈”,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共振,从中可以看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巨大潜力。挖掘思想内涵,增添文化趣味,激发情感共鸣,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更多冷门学科就会拥有吐故纳新的青春活力,文化传承也就会有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