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下旬,黄薇来到了晋察冀边区的所在地五台县,受到军民热情欢迎,在欢迎宴会上,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将白求恩大夫介绍给黄薇,从此二人相识。
黄薇这样描述白求恩:“他高大的个子,身穿八路军的棉军服,戴着军帽,显得格外精神。他喜爱中国菜,能够自如地使用筷子。他努力学习中国话,见到我们就用中国话叫‘同志!’虽然发音不很准确,但听起来很亲切。”在宴席上,黄薇初步瞭解了白求恩的事迹,作了简单交谈,并与他约定改日前往访问。
不久之后,黄薇在一个军分区的司令部里又碰到了白求恩,黄薇与他约定晚饭后去访问他。晚上,黄薇在一盏摇曳的煤油灯下开始了采访。白求恩向黄薇讲述他的童年和生活经历,讲述自己是如何来到中国的。
白求恩风趣地说:“我乘飞机,坐火车、汽车,骑马、骑毛驴子,还走了不少的路,好不容易才来到这里。中国实在是太大了。”白求恩十分赞赏八路军的勇敢,他说:“八路军战士是我所见到的最英勇、最坚强的人!”
白求恩还十分焦虑地对黄薇谈缺医少药的问题:“做手术,缺少麻醉剂、止疼药,也缺少酒精和碘酒,甚至棉花、绷带都是把用过了的加以消毒后再用。医疗器械尤其短缺,遇到伤势太重,必须对伤员进行截肢时,使用的都是木工锯子和屠刀。”
二人谈了很长时间,在即将结束时,白求恩再三叮嘱黄薇要向后方人士和海外侨胞呼吁,赶快向抗战前线捐助医疗用品。黄薇听了非常感动,她写道:“一个外国人,如此关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其诚挚的感情,殷切的希望,深深打动了我的心,也更加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