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金融生态迭代激活了市场新动能。2024年前三季,沪深港通及债券通成交额录得强劲增长,北向沪股通及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1233亿元人民币,同比升14%;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441亿元人民币,同比升9%。
今年上半年,香港私募基金管理的资本额超过2339亿美元,位列亚洲第二。截至今年6月,香港证监会认可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基金已超过230家,管理资产超过1600亿美元,比3年前增长了60%。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港交所将继续优化上市制度,服务好“专精特新”科技公司,为这些高增长潜力的“硬科技”企业打开一扇融资的大门。
培新固本 展望新前景
面对新业态、新模式、新潮流,业内人士认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转型需培新固本,共谋发展新前景。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金研究院院长彭文生表示,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迭代的过程中,“培新”的同时还要“固本”。“培新”将带来丰富的投资者群体、资金渠道以及多元的上市主体。在“固本”方面,要巩固其原有的优势,避免动荡及风险的溢出。
地理位置、法治环境、税制优惠、成熟的金融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传统优势。杨玉川认为,这些优势在新的环境下仍然是香港赖以成功的基础因素。
“转型后的金融中心应更具有灵活性和敏捷性,能够快速响应国际市场变化,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新需求。”香港经济学家、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认为,在未来香港除了应继续强化原有优势外,还应关注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金融科技等“新基建”产业,以及已成为国际金融发展潮流的绿色金融。
金融界人士认为,香港应在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监管框架、法律框架等方面对新领域完善相关规则,可以巩固和发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业务和内涵,也能推动国家“新基建”产业、绿色产业的发展,同时裨益其他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