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三棵树”的守望传承描绘“美丽中国”画卷
http://www.CRNTT.com   2024-11-20 11:39:14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意为“美丽的高岭”。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却“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面对“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1961年,当时的林业部派出调查组踏查,在红松洼一带,专家找到了这棵20多米高且生长旺盛的天然落叶松——这棵活着的标本,证明塞罕坝可以长出参天大树。“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会有亿万棵松。”

  第二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成立,吹响誓把荒原变林海的号角。这棵落叶古松,也由此成为塞罕坝人心中的“功勋树”。

  塞罕坝向南千余公里,九曲黄河在河南兰考拐出最后一道弯。在县城东北角的广场上,一棵泡桐树高大挺拔,枝干遒劲。

  82岁的老人魏善民手抚树干回忆:风沙、盐碱、内涝曾是兰考出了名的“三害”,焦裕禄担任县委书记后,带领大家植树造林、翻淤压沙。“1963年春天,焦书记亲手种下了这棵泡桐树,今天兰考人都叫它‘焦桐’。”

  如今,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色正成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底色。“荣怀杨”“功勋树”“焦桐”挺拔依然,周围也早已千顷澄碧:

  林木绿化率从不足0.3%到57%,右玉的绿色嬗变,让昔日“不毛之地”变身“塞上绿洲”;

  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塞罕坝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人工林,荒原变林海成为现实;

  一棵“焦桐”变身片片“焦林”,兰考600余万株泡桐将漫漫黄沙化为良田沃野。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