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1月20日电/据大公报报导,面对特朗普第二次进宫的政治格局,中国经济不能再有任何心存侥幸的心理。虽然从全球化回退到小院高墙,从经济效率上讲是一个损失,但这个损失不唯独让中国承担,美国消费者必将承担更贵的商品价格,从而推动通货膨胀和经济收缩。如果美国人民愿意做出这样的选择,宁可自损一千也要伤敌八百,那么我们就要承认这个现实,思考如何通过自身政策调整,尽可能减少自身的损失。
中央政府近期推出一系列的“拉消费、促增长”政策,比如家电以旧换新的补贴,减少房贷利率等,就是希望中国经济结构能够更加依靠国内消费需求。刺激内需消费的思路是对的,但上述政策大多都是以前用过多次的。比如家电补贴,最早出现在2008年,旨在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而出台相关政策。
经济学上讲边际收益递减效应,在以旧换新政策上也有体现。第一次推出的时候效应很高很好,一而再、再而三就会效应衰退,幷且递减。2024年中国家庭的家电消费,早已不能和2008年同日而语。笔者双十一期间在京东平台上购物,幷未感受到补贴政策能够刺激我置换家中的旧家电。即便换了一两件,也在整体消费量里面占比极小,不值一提。
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政策既能够短期拉动消费,又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呢?笔者觉得的确存在一个领域,具备上述的要求,但长期受到了忽视,那就是教育。有人认为,我们过去40年改革开放对教育投资很大,一点儿没忽视。但是,教育相关投入主要集中在基建投资,建设了很多新校区,改善升级了教育的硬件设施,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
扩大义务教育至12年
中国在1986年立法推动9年制义务教育,经济高速增长了差不多40年,GDP增加了数百倍。但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将义务教育年限从9年扩大到12年,这是为什么呢?如今中国的出生人口已经下降到低于当年全部大学招生的数量,意味着如果招生规模不变,以后人人都可以上大学,那么高中教育早就到了作为义务教育的范畴了。不仅如此,大学也应该免学费,这部分的学费减免,直接针对的是最具消费欲望的年轻人,最容易刺激年轻人的消费倾向,拉消费的效果应该远高于减免房贷之类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