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1月28日电/据大公报消息,近日,“内地7万余件儿童羽绒服里竟没有真羽绒”“售价159元的鹅绒服在直播间一晚卖出1.2万件”的新闻引发广大消费者关注。穿了没几天就跑毛掉絮,剪开面料才发现填充物幷非羽绒,标签上写的和实际不是一回事……这是很多内地消费者购买羽绒服遇到的烦心事。
有业界专家表示,如果羽绒服售价过于低廉,可能用了伪劣填充料,含有未消毒的废旧羽毛或化学物质等,容易引发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存在健康隐患,消费者切勿因贪图便宜购买。
【大公报讯】综合新华社、记者王莉报导:“绒子含量在50%及以上才能叫羽绒服,低于50%就不能叫羽绒服。绒子含量每增加5%为一档,最高95%。标签没有标注绒子含量、标注的绒子含量幷非5%的整数倍,或者超过95%,都不符合羽绒服装国家标准要求。”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国际羽绒羽毛局副主席姚小蔓说。
2022年4月起实施的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新国标,把旧标准的“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即羽绒羽毛中绒子所占的质量百分比。新国标中,绒子含量指的是一朵一朵绒朵的含量,不包含绒丝。绒丝也叫飞丝,是从绒子或毛片根部脱落下来的单根绒丝,保暖性能相对绒子较差,超标后容易造成钻绒现象。一个完整的绒子呈发散性的球形状态,这样的形态有利于空气的储存,也就意味着保暖性能更佳。标注绒子含量能更直观表现羽绒品质高低,同时也与国际市场接轨。
伪劣填充物损害消费者健康
从部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看,有的无良商家以飞丝、粉碎毛等混合物代替羽绒。有的短斤少两,比如标注绒子含量90%,实际连50%都不到;有的恶意造假,用蓬松棉、聚酯纤维等填充。一些不法商家生产的假羽绒服既不贴牌,也没有产品标签,不投放市场,等有经销商来取货时才贴标,加工完立即运走。一旦遇到监管部门检查,以未标注羽绒服、没有上市销售等擦边球方式逃避监管。根据今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的羽绒服装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抽查的185批次产品中有26批次不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