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20日电/据人民网报导,“草鞋书记”周永开曾立下这样一份遗嘱:不开追悼会,不要修坟立碑,只要在家乡山上种棵树,用骨灰做肥料,把生命融进祖国大地。为啥要做一棵树?周永开的回答是“树的品德好:生不择地方,长不要条件,用不讲价钱”。
周永开一生与树结缘,也把自己活成一棵大树。年轻时,为发动群众植树造林,一个村一个村跑,草鞋都跑烂了十几双;离休后,扛起锄头,住茅草房,巡山开路植树不止,用20余年将荒山变成树木葱茏的青山。树的品格,与共产党人的品行,相映生辉。
兰考县城东北,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泡桐幼苗,如今已是亭亭如盖;东山赤山林场,半个多世纪前栽下的木麻黄参天耸立,默默守护在谷文昌墓旁;施甸大亮山,杨善洲从地委大院背来种下的雪松,早已苍翠挺拔。漫山遍野绿树成荫,成为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
以草木比德,是中国人的审美传统。“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的坚韧,“莫言生意尽,更引万年枝”的活力,“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不屈,都为人们修身养性带来无尽启示。
树好靠品,人好靠德,种德如种树。以树为友为师,可以从中汲取精神给养、加强党性修养,顶天立地自生长,成梁作栋显担当。
树不忘根,人不忘本。正如沙漠里的胡杨,凭借发达的根系,抵挡风沙荒旱。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向下扎根的深度同样决定了向上生长的高度。
从一名普通儿科医生成长为“十八般武艺皆通”的全科医生,扎根黄土高原的路生梅说,“人民需要我,我就一直干下去”;在离家5000公里的南疆乡镇修水利、改棚户、促生产,支边青年逄子剑虽然晒黑了皮肤,却提纯了初心。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共产党员只有植根在人民中间,才能获得无穷力量,永葆政治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