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部分特色小镇建设陷入三大误区,如何寻找文化之魂?
http://www.CRNTT.com   2019-12-06 08:56:20


  中评社北京12月6日电/特色小镇大洗牌

  特色小镇建设正式全面展开已有3年,然而遇到了一些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对此进行了一系列规范纠偏工作:

  第一,在现有的3个国家层面创建名单中,即住房城乡建设部的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镇”、国家体育总局的96个全国运动休闲小镇、国家林草局的50个全国森林小镇,已正本清源地将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镇”更名为“全国特色小城镇”;国家体育总局已淘汰整改了34个运动休闲小镇、保留了62个;国家林草局正在制定森林小镇的规范标准。

  第二,各地区共淘汰整改了385个“问题小镇”,包括虚拟小镇、行政建制镇等形式的虚假小镇。其中,在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淘汰整改了70个、保留了996个。

  文化类小镇历来是特色小镇的主力军,在国家公布的第一(共127个)、二批(共276个)特色小镇中,文化旅游类分别有88个、144个,占比69.29%、52.17%。如今在整治中已经有不少悄然退场。

  典型如成都的龙潭水乡,花费将近20亿元,用时四年,如今面临困境;又如陕西渭南的和仙坊民俗文化村,作为陕西文化旅游商业的代表之一,曾红极一时,如今商户已普遍撤出。

  文化类小镇三大误区

  自特色小镇出现起,文化主题便是“香饽饽”。与科技、创新、创业等技术性小镇相比,文化类小镇起步条件相对宽松,门槛低,然而,门槛宽松造成“一哄而上”后,大量的文化主题小镇发展良莠不齐、问题突出。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类特色小镇建设面临三个重大误区。

  一是陷入盲目跟风、“千镇一面”的同质化窠臼。

  自特色小镇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随之火速跟进,甚至有的省提出要建100个特色小镇、100个文化小镇和100个旅游小镇,交叉重叠、重复申报与同质化现象严重,“念乡镇”、“古韵小镇”、“创意园区”、“××小镇+”等名字扎堆出现。

  有数据显示,中国有2000多座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古镇,但有全国知名度的并不多。“看似一个样,吃喝差不多”已成为诸多文化类小镇的真实写照。

  二是难逃过度商业化的魔咒。

  特色小镇的商业设施除了承担吃住购等基本功能,还承担着文化展示、互动交流、游览体验等复合的功能。

  然而,在某些地方管理部门一味求业绩、开发商一味求收益的情况下,部分小镇出现过度商业化的倾向。古城镇中富有特色的民俗传统、民俗活动要么被肤浅的包装加以推广,要么随着古镇的商业化而消逝湮没。
原真性缺失导致古城镇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开始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喧嚣的酒吧、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和大刀阔斧改造古建的民宿和客栈,还成了旅游投诉的重灾区,酒托、出租车宰客、导游骂人等现象屡见不鲜。

  三是走上“穿衣戴帽”、造假成风的歧途。

  在一窝蜂的特色小镇热潮中,一些地方出现“有特色的要上,没有特色的创造特色也要上”的情况。要么一味“求洋求新”,玩概念、赶时髦,建筑风格上追求全面西化,如常德德国小镇,小镇主打异域风情,从汉诺威百货、德国咖啡店,到德国黑啤酒吧、温德姆酒店等,照搬了一系列德国的东西,既不符合大众品味和消费者需求,又难以真正利用德国的文化底蕴,新鲜感过后如今已相对冷清。

  要么为了追求历史文化而刻意仿制、造假,如大肆兴建古镇、民俗村,“泥砖墙外贴木头、钢筋水泥上戴灰瓦”,更有甚者,如古北水镇,从周边地区古村镇收集各类建筑素材,人造出一个江南水乡,和长城脚下的原生文化相比显得有些违和。

  特色小镇的特色在神不在形

  种种误区之下,这些贴着文化标签、曾经风光无限的特色小镇如今不少已黯然失色,归根结底,特色小镇的特色在神不在形。
诸多特色小镇的开发打造虽高举文化的旗帜,却偏离了文化的本质,只停留在文化的表层现象。

  一般来说,同一区域或邻近区域的文化相似度较高,如果对当地文化认识不足、挖掘不深,小镇呈现出的文化表现方式、建筑风格、人文景观、饮食特色等方面会趋向于同质化,导致小镇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例如在白鹿原上,短短一年之内,便有白鹿原民俗村、白鹿原影视城、白鹿仓景区等景区扎堆开张迎客,且都以“白鹿原”为主要包装看点,不可避免地陷入同质化竞争。

  同时,特色小镇基数大,不同区域也可能出现以相同或相近的的文化为核心发展的小镇,以民族文化类小镇为例,苗族、土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在多个省市均有分布,若不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很难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

  此外,当下文化小镇屡遭扭曲,是错把历史当文化,过多地强调了文化基因中的历史积淀。经典意义上的文化往往被认为是历史沉淀的产物,一些以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小镇便陷入了对历史“追根溯源”的惯性依赖,轰轰烈烈的古镇热所折射出的正是对历史文化的非理性迷恋。

  然而,且不说有的历史文化特色小镇,并没有形成文化产品和服务,只有一些旧的民居或街坊,并不具备所谓的历史文化传承功能,所谓的历史文化小镇空有概念。

  况且,有的历史文化特色小镇所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不是优秀的中华文化,而是一些没有产生过重大作用并被历史淘汰的生产、生活方式或负面历史典故,这都背离了发展文化旅游和建设文化小镇的初衷。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