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寻找改革开放中的“互联网印记”
http://www.CRNTT.com   2018-11-07 16:27:13


  中评社北京11月7日电/从“伴生者”“受益者”,到“助力者”“加速器”……改革开放中,中国的互联网发展不断经历着角色之变。

  新华社报道,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启幕前夕,拨开历史与现实的丛林,就可以找到那些隐藏在岁月中的“互联网印记”。

  互联网接入中国,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

  1994年4月,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胡启恒专程赴美,拜访主管互联网的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代表中方重申接入国际互联网。当月,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第一条TCP/IP全功能链接,成为世界互联网大家庭中一员。

  一年后,瀛海威的创始人张树新推出全中文的“瀛海威时空”网络,面向普通家庭开放,成为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接入服务商,为中国普通人打开了互联网这扇大门。

  1996年,同样承担着中国互联网“启蒙者”角色的《数字化生存》在中国出版,用畅销证明了中国人对互联网社会的渴望与畅想。而这本书的作者、《连线》杂志专栏作家尼葛洛庞帝联手风险投资家,投资留美归国的张朝阳,创建了搜狐前身——爱特信公司。

  那个年代,开放的大门不仅引入了互联网,也唤回了张朝阳、李彦宏等留美的年轻人。他们像中国互联网星空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由点成线,由线及面,汇就了一条灿烂夺目的银河。

  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院长方兴东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就在此间,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互联网商业化浪潮刚刚开始喷涌。因此,改革开放为互联网进入中国打开了大门,使得中国能够在最恰当的时机全面拥抱这一浪潮。

  全面深化改革的“助力者”“加速器”

  “我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直接受益者。过去企业注册登记少则几周,多则数月,而现在一天就能办完。”浙江盘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宁坦言,这项改革的提速,同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