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文化渗透。孙若怡表示,通过各式各样的管道,日本文化在台湾展现了无孔不入与无所不在的影响力量:
1、具有日资背景的便利商店、汽机车修理厂与日式餐饮馆,可谓遍及全台;往往成为日本右翼政治势力,支援台独势力的一只看不见的手。电视台中的日本广告、卡通影片以及日本流行商品,则深深影响青少年的审美与价值认同。
根据2009年1月“日语能力彻验中心”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全球60万人报考的日语能力测验(JCPT)中,台湾就占了6万6千人;可见年轻一代亲日的现象。
3、长期以来台湾人的抗日运动,总被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掩盖或歪曲,而自蔡英文上台后,全台各地日据时期的遗迹、建筑,雕像和地名等,都被全面的恢复。近期,除了东南亚各国的外劳外,日本人更是在台湾大量的涌现,无论是在超市、地铁或马路上,日语已朗朗上口。
3、日本政府刻意的拉拢;自李登辉任总统以后,赴日留学生与教授访问交流的名额大幅增加,日本刻意并加紧培养亲日势力。另一方面,台日间的交流与观光名额与机会也不断扩大宽松。2009年6月1日,台日间所签订的“渡假打工”( working holiday )协议正式执行,适用对象为18-30岁之间的年轻人,每年台日各有2000名额,打工期间可在当地赚取旅游资金。
孙若怡指出,日本上述这些作为与目的,一方面遏止台湾与大陆的合作,另一方面更在为其军国主义发展与重回台湾铺路。
第三, 政治力量。日本虽然与台湾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台日关系更应该是隶属于中日关系下的运作;然而,事实上日本对台湾政治的左右程度,绝非一般,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藉由经济与文化的深入台湾社会,自李登辉就任总统以后,台日间的政治关系,逐渐脱离出日、中关系的原则与轨道。1973年,自民党内的亲台派成立“日华关系议员恳谈会”,专门发展对台关系,至1980年代末期,其成员已由原先的150人增至270人;其中多为日本右翼的支持者。
2、1991年5月,日本更将台湾驻日机构名称“亚东关系协会驻东京办事处”,擅自更名为“台湾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擅用“台湾”之名暗示了对台独的支持。李登辉更自称自己是日本人,以彰显其爱日、亲日的形象。
3、2008年9月19日,马英九在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后,与日本驻台记者举行茶叙,为表达善意特别提出要建立“台日特别伙伴关系”的构想。2009年元旦过后第一天上班,就宣示该年为“台日特别伙伴关系”的促进年;其“友日”的姿态,也反映出了日本在台湾的无形制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