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海军“旧金山”号核潜艇撞到海底山脉后的惨状。 |
记者:这次核潜艇撞击事故与近期美英支持澳建造核潜艇等,反映出美国在“核政策”方面的哪些变化?
罗曦:从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到,涉核武器系统在美军整个战略部署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这将导致核武器使用门槛被降低,核武器成为“可用、能用、好用”的武器,核扩散风险加剧、核冲突危险加大,国家之间由冲突升级为核冲突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
美国一直自诩为当前国际核安全秩序的奠基者和捍卫者,但在大国竞争的驱动下,“绝对优先”与“实力至上”原则重新成为美国核武库建设与核军控外交的主导思路,导致本应彰显安全、公平和道义原则的国际核安全秩序与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正逐步显现出碎片化、工具化、策略化的弊端。
记者:如何理解美国的核不扩散政策的本质是“选择性核扩散”?这将对国际核安全秩序产生哪些影响?
罗曦:近年来,美国对外战略重心由大国合作迈向大国竞争,其核政策议题重心由核安全向核武现代化转移,核军控外交更多呈现“工具主义”“实用主义”倾向。一方面,任性退出诸如《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武器贸易条约》、伊核协议等国际多边军控条约;另一方面,出于确保盟友安全、制衡地区对手的目的,在核不扩散问题上推行以“选择性”支持和“歧视性”打压为内容的“两面性”政策。针对对手或者“不友好”国家,美国惯常使用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军事打压等强力手段进行“极限施压”。而对于盟友或者伙伴国家,美国往往采取“选择性”支持政策,以政治承诺、前沿部署、核材料与核技术分享、核磋商等手段,向盟友或伙伴国家提供延伸威慑保护。多年来,美英澳以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领导者和维护者自居,但此次三国之间的核潜艇合作,却充分暴露了这三个国家在核不扩散问题上的虚伪和“双重标准”。
美国并未承担起推动世界核裁军与核不扩散进程的应尽之责,反而进行有选择核扩散、有计划核研发、有预谋核部署,一方面导致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面临崩塌的危险,另一方面导致地区核军备竞赛与核危机升级的风险急剧提升。美国追求实战的核理念、充满冷战思维的核政策以及漏洞百出的核管理,已让其成为国际核安全秩序最大的危险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