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美军高能激光武器短期难以跳出研制“螺旋”
http://www.CRNTT.com   2022-04-04 09:16:32


 
  一是收缩“战线”。一改此前“摊大饼”似的发展模式,聚力推进功率在10千瓦至150千瓦间的激光武器实用化,突出陆海基战术激光防御建设,将此前分散在各军种和国防部的项目整合成5个大项,连续两个财年暂停给技术难度大、短期难见效的激光反导武器研究项目拨款。

  二是持续增资。从2016财年开始,美国防预算持续增加对定向能技术研究的投入,经费配置明显向“先期部件研制与样机开发”层级以上的科研活动倾斜。2017至2019财年期间,美国用于定向能武器研制的支出提高了一倍以上。特别是2018年新的美国国防战略报告颁布后,美陆海军定向能武器预算年均分别上升了23%和28%左右。

  三是加紧验证。近3年,美军激光武器实验验证活动频次显着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至2021年两年间,就进行了近10次试验,包括击毁无人机、无人船、导弹等目标的作战试验,以便为未来量产和实战部署积累数据。

  弯路之后“改道”,源于焦虑

  在高能激光源发生装置的技术路径选择上,美军起初考虑的是通过化学反应来产生激光。最显着的成果就是美国陆军与以色列合作研制的战术高能激光武器。它采用氟化氘激光器,可有效拦截20千米以外的导弹或5千米以外的火箭弹。

  不过,随着对激光功率要求的提升,化学激光器存在的体积难以控制、维护性较差、打击持续性不足等先天缺陷渐渐暴露出来。美国空军曾在氧碘激光器基础上启动了“战术高能激光战斗机”项目,旨在给战机配备用于近程防御的激光武器。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如果要实现100千瓦的功率输出,氧碘激光器将重达80吨,只有大型运输机才能装载,且空中最多“开火”24次就要返回地面补能,发展空间非常有限。陆海军基于化学激光器的高能激光武器项目也遇到类似问题。于是,美国不得不放弃了研究已久的化学激光器技术。

  走弯路当然令人沮丧,但伴随这个过程,收获也客观存在,比如其在波束控制、抗干扰传输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些经验后来被应用到“改弦易辙”后的新项目——基于固体激光器和自由电子激光器的高能激光武器开发中。但是,也正因为转换方向不久,美军要想快速推动新的激光技术向武器转化并不容易,因为太多的技术突破需要用足够的时间来换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