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0月5日电/据21世纪经济网报道,近一年来,韩国对华“投资热”正不断升温。
据中国商务部官方数据,2022年1-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4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4%,若以美元计算的话增速为20.2%,折合1384.1亿美元。而从来源地来看,韩国对华投资增长率达到58.9%,远超德国、日本和英国对华投资增长。
今年以来,韩国累计对华投资的同比增速连续四个月跑赢其他经济体。其中韩国企业也展现出对中国市场的青睐,据韩国企划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韩国企业总体的海外直接投资金额为451.8亿美元,同比增长59.2%,而中国也成为韩企投资的第二大投资目的地。
就在韩国对华投资猛涨的同时,韩国对华贸易也连续3个月出现贸易逆差,这也显现韩中贸易已经出现新变化。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韩贸易结构确实发生着变化,“过去韩国来华投资,主要是利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中国进行加工贸易幷对外销售。随着中国的产业和消费升级,韩国也见识到中国所拥有的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逐渐从把中国当做‘生产基地’向着‘需求市场’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韩国正式生效。可以想见,中韩贸易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当前韩国加强对华投资,以及RCEP生效和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等一系列利好因素下,中韩贸易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韩国对华投资新变化
在多个发达经济体中,韩国的对华直接投资数据无疑最为抢眼。今年前八个月韩国对华投资增长58.9%,远高于德国、日本和英国的对华投资增长。<nextpage>
据Wind和中信建投数据显示,韩国对华投资在二季度增速一度有所回落,但进入三季度之后,增速重新回升。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宁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显示出韩国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信心,“三季度中国经济已经呈现明显的复苏态势。伴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落地,预计四季度中国经济将有更强劲复苏。”
王宁远补充称,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健全的基础设施等为外资企业提供了优渥的投资环境,稳中向好的经济增长态势、平等互利的对外开放态度为外商投资收益提供充足保障。
事实上,韩国在华投资已经持续多年。自2015年中韩自贸协定签署以来,中韩双方稳步推进共建中韩产业园合作,包括中韩烟台产业园、中韩惠州产业园和中韩盐城产业园等。
对此,白明向记者表示,中韩之间的合作紧密,而且韩国有很多产业在中国深耕多年,从中国有众多与韩国共建的产业园可以看出,韩国企业已经在此建立起一定的产业基础。他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韩国来华投资已经不仅限于企业来华投资某个项目,而是可以形成整体的产业链投资,这就给很多韩国企业创造了便利。
随着中韩联系的逐步加深,韩国对华投资也迎来了极大的攀升。大韩商工会议所(KCCI)发布的报告称,2000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约为9亿美元;而在2021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至6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按投资目的地划分,上半年韩企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达到了54.8亿美元,高居韩国对海外总投资的第二位,同比激增123.4%。对比来看,可以看出上半年韩企对华总投资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数据。
除了投资额逐年攀升,韩国对华投资目的和类别也出现变化。大韩商工会议所(KCCI)发布的报告称,在2000年,超过一半的对华投资旨在“促进出口”; 在2021年,约有67%的投资是为了“进入当地市场”。
其实,从两国贸易种类的变化,就可以看出中韩在投资贸易领域的转型。KCCI的报告称,在2021年,韩国对华出口占总出口比重最大的产业是精密仪器,占比为42.5%,此外分别是精细化学品、半导体、玻璃和石化产品。而在2000年,韩国对华出口比重最大的产业是木材和皮革或鞋。<nextpage>
王宁远认为,中韩贸易出现这种变化,产业升级或是主因。“近年来,中国十分重视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高精尖领域的技术突破,这就催生了一系列需求。”他说。
从数据来看,韩国对中国的消费品出口依存度相对下降,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对华出口大幅增加,其中韩国对华半导体出口在20年里增幅达12.4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杨盼盼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韩双方在出口产品上很多是有交叉的,例如电气机械领域,ICT产业等,中韩紧密的经贸合作在亚太区域价值链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
中韩经贸互补效应显着
在增加对华投资的同时,连月来韩国对华保持贸易逆差的情况引发外界的关注。
韩国关税厅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的前20天,韩国继续保持对华贸易逆差,约为6.67亿美元。还有数据显示,其实今年5月开始,韩国对华贸易逆差已持续了3个月,而这一情况自中韩1992年8月建交以来非常罕见,上一次还是1992年8月开始的3个月。
出现贸易逆差的原因,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中分析称,这是因为韩国对二次电池,即充电电池或蓄电池的核心原材料—氢氧化锂进口剧增,以及半导体制造设备、液晶显示器(LCD)、汽车零部件、石油制品、化妆品出口低迷等。
谈到当前中韩贸易的关系,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首尔国立大学市场与政府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朴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以前中韩经贸关系更多是互补活力型的,而现在更多是战略性的竞争关系。<nextpage>
中韩在高精尖领域合作增加,凸显出中韩两国产业结构分工的变化。王宁远认为,这一表现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过去,中韩贸易以钢板、纤维等单纯的轻工业及重化学商品为主,现在转变为以半导体为首的高附加值中间材料为主。过去三十年间,中韩两国的贸易结构正由分工化的互补结构转变为竞争与合作结构。”
王宁远举例称,在韩国,具有相对优势的是液晶面板、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和新能源电池领域,如今中国企业的实力也在显着增强。根据世界中高技术产业中的出口相似度指数(ESI),中韩两国出口相似度指数从2011年的0.347上升到2021年的0.390,表明两国出口结构相似度总体在提升。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中韩贸易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良性的。白明认为,在这种背景下,中韩两国共同布局产业链的机会也更多了。他举例称,比如在半导体领域,中国出口到韩国的半导体产品更多了,韩国生产的芯片多为高端芯片,但在实际应用上,该国所需要的中低端芯片在很大程度上由中国来提供。
另外,这种贸易互补也是中韩双方开拓市场的途径。“韩国通过开拓中国市场,实际上是扩大了它本土的市场。以往主要是向中国出口产品。现在中国产品开始有一些竞争能力了,所以有些产品也进入了韩国市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国际商务与经济合作学系主任王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韩国企业对中国加大投资,主要还是看中了中国庞大的市场空间。另外他指出,目前中韩贸易也趋于平衡,特别是服务贸易,这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伴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启动,有关进一步提升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开放与合作水平也被提升日程。据悉,这是中韩以负面清单模式,开展的高水平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磋商,目前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
白明表示,对于中韩FTA第二阶段谈判把重点放在开展高水平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磋商上,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过去中国开放水平还不够,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水平受限,而如今已经有了更高的水平进行发展;另外,首次以负面清单模式开展高水平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磋商,在海南已经有第一张贸易负面清单了,有了这样的基础,中韩双方可以更好地以这种方式开展合作。”<nextpage>
杨盼盼也认为,中韩FTA第二阶段的谈判非常重要,就目前而言,两国投资合作的金额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可以说,今年中韩贸易还迎来了极佳的发展机遇。那就是今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对韩实施。
王宁远认为,今年年初正式生效的RCEP,为中韩两国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方面,更多企业看到RCEP生效带来的商机,可以巩固中韩两国现有合作基础。今年五月SK海力士又在辽宁大连投资了非易失性存储器制造项目,此前SK海力士就已在无锡、重庆进行了多年的工厂运营及投资多年。另一方面,RCEP的优势在于覆盖国家范围更广,为中韩两国在第三方市场合作方面提供更多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