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专家张学峰对记者表示,17日和18日的打击有多个目的。第一是对基辅目标的一次补充打击,因为之前打击的目标主要是发电、变电设施,而这轮打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乌克兰的“能源决策中心”。打击这些目标,意在进一步切断城市的电力供应。第二是对军事设施,特别是指挥系统的打击,这种打击可能会根据需要持续下去。第三就是俄罗斯试图用持续的空袭,进一步打击乌克兰方面的士气。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事专家18日对记者表示,乌境内关乎作战潜力的基础设施成为俄军重点打击目标是近来俄乌冲突的一个新动向。自从今年2月以来,俄军在乌境内的“特别军事行动”重在打击军事目标以及攻城略地,对于乌境内重要基础设施,虽偶有打击,但并非重点。但自从克里米亚大桥被攻击后,俄军的报复措施已明显将乌境内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打击目标。近半月来,俄军的远程攻击和精确打击行动,大多是瞄准具有军民两用价值的乌基础设施,尤其是能源设施。
专家认为,对俄而言,有效摧毁乌境内的基础设施将破坏乌克兰的作战潜力,尤其是后勤补给能力。乌军将因为缺乏油料,迟迟难以从后方将美西方援助的武器系统输送到前线。大量装备也因为缺乏电力供应而无法发挥作用,特别是用于侦察传感、通信传输和精确定位的电子装备等。这充分反映出俄军作战策略的变化,从最开始的顾忌过多,到现在抛弃限制作战行动的“绊脚石”,说明此前乌军事反攻造成俄军被动后,俄军已开始将打击并削弱乌军事潜力作为重要作战方向,并希望这种削弱能够对乌军前线的战场准备造成直接影响。
滞空弹药使用力度大增
除了打击目标和打击重点出现新的变化,俄军使用的打击手段也似乎在悄然发生改变。
张学峰认为,根据目前的公开信息,至少从17日开始,对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打击,便以滞空弹药为主(又称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大量视频、照片显示这种巡飞弹出现在基辅上空。西方媒体拍摄的一张非常清晰的照片显示这种巡飞弹俯冲对目标进行打击。被西方媒体称为“沙赫德-136”的巡飞弹(俄方称为“天竺葵-2”)接替俄罗斯的“口径”巡航导弹、“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以及乌克兰方面的“海马斯”火箭炮、“神剑”精确制导炮弹,成为俄乌战场的新晋流量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