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俄乌冲突带来四个重大启示
http://www.CRNTT.com   2022-12-29 10:04:41


 
  防不胜防的空中防线

  伴随着俄乌冲突中无人机的大放异彩,外界普遍提出疑问:防空系统为何无法实施有效拦截?特别是俄乌冲突初期,俄地面部队配备有相当完备的防空系统——既有S-300、S-400远程防空系统,也有伴随野战部队机动的“山毛榉”系列中程防空导弹和“道尔”系列近程防空导弹,当时就连西方观察家也普遍认为,TB-2无人机很难在这样的防空系统面前生存。但出乎外界预料的是,TB-2无人机多次成功摧毁俄军“道尔”“山毛榉”防空系统。美国“动力”网站认为,防空系统无法24小时不间断开机,乌军无人机可能是利用了俄防空系统关机休整的时机进行突袭。位于纵深地区的俄军战略轰炸机机场接连遇袭后,还有分析认为,乌军无人机能够成功突袭与北约通过电子侦察探察到俄军防空网络的漏洞有关。

  相比俄军防空系统的表现拙劣,北约提供的防空系统在无人机面前同样表现糟糕。今年3月,一架疑似乌军的老式图-141无人机从乌克兰境内升空,沿途穿过多个北约国家,飞行距离超过500公里,最终在克罗地亚首都附近坠毁,北约防空网络对此毫无察觉。在俄军利用“天竺葵-2”自杀式无人机对乌克兰后方基础设施发动空袭后,尽管美欧接连向乌克兰提供了多种防空导弹,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防空导弹的价值远超被拦截的廉价无人机,陷入了“成本泥潭”。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由于无人机的渗透和袭击存在目标小、探测难和时间不确定等特性,使得传统防空系统的防御漏洞百出。近日韩国出动多种战斗机、直升机和防空火炮都没有能拦住朝鲜无人机,再度证明了无人机拦截难度大。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总结称,俄乌冲突中,双方对无人机的创新性作战使用震动了全球军事界,如何应对低成本、数量大的无人机集群攻击成为摆在军事强国面前的全新课题。《环球时报》记者在今年珠海航展采访期间瞭解到,针对大规模无人机集群的攻击,目前尚缺乏“一锤定音”的有效武器,需要结合多种探测和打击手段、利用体系化作战模式才能加以应对。

  “陆军无用论”遭反思

  在俄乌冲突之前,美国在历次局部冲突中以压倒性空中力量“开道”的作战模式,让不少观察家鼓吹“陆军无用论”,认为陆军的地位将沦落到阵地占领和战场侦察等次要角色。

  但在俄乌冲突中,双方展开大规模地面冲突,无论是初期俄军装甲集群的纵深穿插,还是中后期的大规模炮战,都是传统陆战装备扮演主要角色。西方军事观察家认为,绝大部分国家并没有能力像美军那样依靠压倒性的空中力量获得战场优势,何况美军在局部冲突中的对手相对弱小,美军是否有能力在面对“同等对手”时依然能凭借空军“开路”还是未知数,因此传统陆军,尤其是陆军主战装备重新受到各国重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