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美海军和空军自2017年底开始联合寻找解决办法。在对9款出现飞行员缺氧问题的军机进行检查后,美军将9款军机分为自带氧源型和自产氧源型两类。F-16C战斗机等属于自带氧源型,即需要在地面进行氧气加注。F-22、F-35战斗机等属于自产氧源型,可通过机载供氧系统,利用外界空气产生高浓度氧气供飞行员呼吸。
结合氧源性质,美军对飞行员缺氧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自带氧源型军机主要问题是滤网更换不及时,易被污染,致使加注的液态氧气在气化过程中产生氮气,给飞行员带来生理不适。自产氧源型军机则多是机载制氧系统被污染,导致氧气浓度降低。尽管F/A-18和F-22战斗机都有备份氧气瓶,但只作为应急手段,必须手动开启,且备份氧气瓶仅能维持10分钟供氧。
针对这些问题,美军采取了相应的针对性措施。
一方面,美军加强硬件器材管理与升级。美空军明确每次加注氧气前,需对滤网进行检查和清理。备份氧气瓶也全部升级为“一键启动”模式。此外,美军还为部分F-22战斗机增配2个氧气罐、为T-6A教练机等军机定制专版机载制氧系统。该系统可及时外排多余水分,调整飞行过程中的氧气含量。
另一方面,美军引入智能化技术和新生物技术,试图监测并改善飞行员缺氧问题。美空军教育训练司令部、空军装备司令部与T-6A教练机制造商合作,为机载制氧系统设计新的软件算法,实现氧气浓度自主检测和调控。美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推出F/A-18战斗机飞行员“生物传感服装”项目和智能监测手表,可对舱内氧气浓度、飞行员心跳和呼吸状态实时监控。此外,美军还开发了新型呼吸传感器,通过监测飞行员呼吸,智能评估各项数据,一旦异常会自动报警,并启动备份氧气瓶供氧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