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西方援乌地面装备为何水土不服?
http://www.CRNTT.com   2023-08-17 11:48:04


 
  此外,由于西方援助的各种武器不成体系,迫切需要补充重装备的乌军也顾不得东挑西拣,只能“有什么用什么”,这就导致乌军获得的这些装备彼此之间连协同指挥都难以做到,根本谈不上战场配合。然而北约强调体系化作战,需要各部队之间紧密联系,借助不同装备的相互配合实现快速突破,这就与乌军的现实情况南辕北辙。

  例如“斯特瑞克”装甲车原本是为21世纪初美国陆军提出的“斯特瑞克”旅级战斗队而量身打造的,它强调全球快速部署,号称可以在美军强大的空中支援、地面火力和信息化的支持下实现“零接触作战”,以取代传统的M1A2主战坦克和M2A3步兵战车等重型装甲部队。但事实证明,即便是得到美军全体系支持保障的“斯特瑞克”装甲车也被认为无法应对大规模正面冲突,美军正逐步将其淘汰。俄罗斯卫星网称,在俄乌冲突中,“斯特瑞克”装甲车的缺陷暴露无遗——它采用的轮式底盘并不适合越野,运行装置设计不良,再加上车辆的重量过大,使得它几乎不可能在战斗条件下运行。它的装甲设计指标只是抵御轻武器的射击,加装额外钢板也无法抵御反坦克火箭筒的攻击,而额外的装甲重量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运行装置的问题。此外,有缺陷的设计使车辆在遇到地雷或驾驶错误时,发生侧翻的风险成倍增加。车组人员的安全带结构设计得很差,在严重超载的情况下被证明是无用的,可能导致人员死亡。

  部队训练也矛盾多多

  除了装备自身问题外,它们在战场上的战法配合也存在争议。《纽约时报》称,乌军9个旅约3.6万名士兵接受了西式军事训练,美国拜登政府希望他们在战场上证明美式战术优于俄式战术。报导称,俄军通常采用严格的集中指挥结构,而美军教导乌军下放决策权,允许士官在战场上快速作出决策,还训练乌军进行联合兵种作战,即步兵、装甲兵和炮兵协同作战。

  但面对俄军的猛烈炮火,复杂的美式作战技巧并不能带给乌军多少安慰。报导称,乌军大反攻开始仅仅两周,乌军就损失了20%的武器,包括大批西方坦克和装甲车。美方认为这是因为乌军仅接受了4至6周的联合作战训练,真正踏上战场后显得无所适从,失误不断。瞭解前线战况的美国官员和分析人士透露,一些乌军偏离已经清理过的路线,误入雷区;一支部队推迟了夜间突袭行动,负责提供火力掩护的炮兵部队却依然在原定时间发动炮击,导致行动计划暴露在俄军面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