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是组装无人布雷机的地方。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四面墙上都挂着工具。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导线、胶带、剪刀和螺丝刀,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塑料味。
这里的老大是一名专业无线电工程师、塞尔维亚人德拉戈斯拉夫。他和同志们一起负责无人机的改装、维修和保养。
德拉戈斯拉夫说:“给我们送来的都是普通的简易无人机。我们对其进行改造,只留一半原装部件,再装上我们的软件。本质上,每台机器都是一次创作。”
工程师用3D打印机打印投弹装置:放置地雷的塑料盒以及用于无人机完成任务后平稳着陆的起落架。
代号“施密特”的根纳季是无人机班的指挥员。他与一名技术员和一名操作员一起执行任务。技术员布置好地面站,负责发送信号和视频监控,还负责检查飞行器、部件、投弹装置的状态以及安装地雷。与此同时,操作员在掩体里测试设备,为操作无人机做准备。
两人准备完毕后,旋翼无人机呼啸升空,出发投弹。指挥员盯着遥测仪和监视器全程监控,充当领航员给无人机指明路线。投弹后,无人机返航、再装填,然后重返前线。每次飞行需要10至15分钟。布雷排每天根据任务需要完成8至10次飞行。
来源:参考消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