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随着经济刺激逐步淡出,姜超亦提醒,由于此前美国等普遍采取放水的模式应对危机,其结果必然是货币的普遍超发,必将导致通胀的卷土重来以及资产泡沫的再度出现。
彭文生表示,未来经济复苏进程中,中国主要面临的将是债务可持续问题,而美国是通胀预期导致长端利率上升。中国在应对疫情时,信贷扩张带来企业债务增加,随着明年债务、还本付息负担加重,可能成为经济复苏的制约,甚至出现债务违约增加的情形。美国随着通胀预期上升,以及经济政策框架从通胀目标制改为平均通胀目标制,长端利率受此影响可能上升,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可能从现在的0.9%升至明年底的近2%,风险资产和新兴市场波动可能由此加大。
汪涛则认为,虽然中国货币政策不再那么宽松,但明年企业盈利会随着经济增长有明显反弹,从而支持股市,同时海外资金也会进一步继续流入中国市场,尤其是债市。人民币对美元有望温和升值,达到6.5。
乔虹还担忧,进入第四季度,海外疫情出现恶化,而且之前的刺激措施力度开始削减,在此情形下,2021年可能注定不能一帆风顺。中长期的增长压力、通胀乏力的状况将为主要经济体提出更多挑战。货币政策基本已经弹尽粮绝,财政赤字的永久化、长期化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打造双循环的两大支柱
明年也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首年,此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发布,让外界看到了更多新契机。
乔虹表示:“在一些产业政策,特别是科技自主创新方面,可能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我相信2021年将是一个不错的开局之年,将为到2035年GDP翻番打下良好基础。”
面对“十四五”的到来,因应依旧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已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邢自强分析称,双循环格局重点将是打造两大支柱,一个支柱是新型的数字城市化和产业链升级,另一支柱是人民币国际化,双支柱齐头并进。
其中,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2021年到2030年间,中国年均外资流入量达2000亿至3000亿美元,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迈向快车道,全球货币体系趋于多元化,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占比有望到2030年时达到10%左右。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石尚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