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7月2日电/澳门新华澳报1日发表富权文章:如这不是“认知战”,什么才叫“认知战”?!以下为文章内容。
“反认知战”,这是民进党当局在每次公职大选中“战无不胜”的“犀利武器”。
所谓“认知战”,原本是心理学上的名词,指的是人类对于注意力、语言使用、记忆、感知、问题解决、创造力和思考等心理过程。但民进党当局却将之“改造”转化为选举语言及选战策略。蔡英文在二零二零年“五二零”就职演说中首次提将“认知战”端上正式文件的桌面上。她声称,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在“超限战”领域,已经进入“资讯战”与“认知战”的交锋,且是现在进行式。因而可以说,蔡英文是继在“二零二零”大选过程中,充分利用香港的事态及所谓“王立强事件”,大打“抗中保台”牌而骗取选票获得成功后,“总结经验”,进而提出“反认知战”,让民进党在此后的公职选举中运用。果然,在“二零二四”大选的过程中,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就将“反认知战”与“反介选”等手段综合运用,以“国安五法”和《反渗透法》为“法律依据”,在虽然有六成民意渴望“下架民进党”之下,充分运用这些“武器”,在设法破坏“蓝白合”的同时,也以各种“罪名”追杀其竞争对手,因而只有四成名义的赖清德,居然也可以“有惊无险”地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对此,台湾当局“国防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在研究报告中总结指出,“认知战”在军事上属于“灰色地带冲突”,难以区分平时或战时,虽时都可以发动,并可从官方与非官方、军方与民间等协同进击,不受限平时与战时,并善用敌方、我方、国际媒体与新媒体平台。当前新型态的战争发展迅速,敌对国家也已逐渐避免武装冲突的热战,转而在网络世界进行无声的交锋。其中“认知战”则是中共对台新型的战略之一。台湾也将网络世界的认知战,视为两岸间已开打的战争领域。所谓的“认知战”是意图夺取一般民众,对于资讯的认知,还有对事件的诠释的话语权,也就是一般俗称的“带风向”。“认知战”呈现出来的方式有“藉由捏造、散播虚假、争议讯息,以达到影响大众的认知,让接受资讯的人对身处的体制的产生质疑、不满,进而改变他的行为”,藉此扩大社会分化与对立。
为此,当年国共内战时期“中统”的后身“法务部调查局”,曾经举办“认知战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民进党“立委”沈伯洋等作演讲。随后于今年一月十七日成立“认知战研究中心”,统合调查局两岸情势研析处、国内安全调查处及资通安全处,下设认知研究、资料分析、应处反制三组,引入认知作战背景源起、策略手法、趋势态样等学术理论,辅以搜集、分析境外“敌对势力”传散影响台当局“国家安全”、扰乱社会安定、破坏友盟关系等争讯即时通报,并使用软体工具溯源清查异常帐号、协请社群平台业者下架、发布新闻揭露。另聘请学者专家担任谘询委员,提供专业分析意见,并举办研讨会或与国内外智库、执法机关交流合作,透由工作研讨或经验分享,提升因应境外敌对势力对我认知作战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