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马英九批蔡 让台湾进入风暴与暗礁危险水域
http://www.CRNTT.com   2018-07-27 14:33:50


来宾送了一副写着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牌匾给马英九。(中评社 倪鸿祥摄)
 
  为什么这两年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很明显的,是因为国家的方向偏了。我们执政时所采取前瞻务实的政策,如今被改变了,各种后遗症也就随之而来。
 
  首当其冲的就是年轻人,因为仿徨无助,顾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优秀的台湾年轻人,高中毕业后,选择“漂向北方”,到中国大陆接受高等教育。“漂向北方”是时下年轻人火红的流行歌曲,描述南方年轻人离乡背井到北方讨生活,唱出年轻人的无奈和仿徨。这些到大陆念大学的台生,计划毕业后留在大陆工作。这两年,出走的年轻人成倍数成长,即使是所谓的“天然独”世代,也愿意去大陆吃苦闯荡,已形成潜在的人才外流危机。
 
  另外,大家应该注意到,从去年8月15日五个钟头大停电开始,今年各地又陆续传出多起无预警跳电,全台用电量在7月19日又创下历年7月新高,“电够不够用?”持续被民众及工商界所关注,因为仰赖大量石化燃料发电所产生的“空污”,更成为台湾社会最忧心的议题。
 
  我卸任前就曾一再呼吁,要重视“我国”已经面临严重的能源问题。台湾有百分之98的能源依赖进口,但再生能源是间歇性能源,不能24小时发电,无法取代核能与煤电等基载电力,火力发电又会增加碳的排放。我一向支持再生能源,“我国”“再生能源发展条例”就是在2009年刘兆玄院长任内年制定的,但我们不是要用再生能源取代核电,那是很难做到的,而是稳健发展再生能源,与核能发电相辅相成,达到减碳目标。
 
  吴敦义主席和我在2011年的竞选连任的政见,就是“在不限电、维持合理电价、达成对国际社会减碳承诺的三个前提下,稳健减核,打造绿能低碳环境,逐步迈向非核家园。”我们既不能“用爱发电”、更不能“用肺发电”,来达到2025年非核家园的目标。根据台电的资料,火力发电的占比已从我卸任时的百分之79,成长为去年的百分之84.4。去年“我国”的排碳量,也是10年来最高,已经无法达成对国际社会减碳的承诺。政府还要再兴建新的火力发电厂,未来空污将更严重。今年连台北美国商会都慎重建议政府保留一座核电厂,作为紧急应变之用,政府却充耳不闻。“我国”如果不能稳健减核、以核减碳养绿,审慎选择对台湾最有利的能源组合,不仅将危及经济发展,也将赔上民众的健康。
 
  此外,政府两年前年实施的“不当党产条例”,已经引发严重违宪的争议。我们真的不愿看到,台湾年轻的民主与法治,会因为当局推动一个违背“无罪推定”、“不溯及既往”、“不个案立法”、“行政机关不可代行法院职权”等“法治国”原则的法律与机构,而被毁于一旦。
 
  我任内八年建立两岸务实协商、和平繁荣的关系,在过去两年转为停滞、僵持与对立,导致“我国”的经济、外交、民生、“国安”都受到严重影响。两年来“我国”失去四个邦交国,总数降到历史新低的18国,不能再参加世界卫生大会与国际民航组织、台中东亚青运也停办,大陆军机频频绕台飞行,都是连锁效应。我们不能束手无策,我们要找出解方。两周前连战前主席不辞辛劳、风尘仆仆访问大陆,与习近平先生会商,也是深感当前两岸关系恶化令人忧虑,希望能尽一份心力,我也要在此对他表达敬意。
 
  各位,回顾我过去8年的执政,我们犯过一些错误。卸任这两年来,我深自检讨,虽然我们所选择的方向正确,但规划与实际执行时,仍不免出现落差,让民众产生反感。每次想到这里,我还是觉得很愧疚。
 
  也因此,卸任后,我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才能做更多对国家社会有益的事情。成立基金会的目的,就是要汇聚各方智慧与能量,架设一个政策平台,让所有理念相近的人,对重要议题有一个研讨与发声的管道。这个平台,希望可以集思广益,结合各个世代、各个领域的想法与力量,擘划出确切可行的路线。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藉由这个平台,把台湾带往正确的方向,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