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两会专访:卢瑞安详谈香港抗疫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22-02-26 00:12:53


 
  中评社记者:香港医管局主席范鸿龄日前曾公开声称内地建医院就行,不需要内地的医护人员来港。您如何看待这样的说法? 

  卢瑞安:建了医院总要有医护来管理,没有人手是完全不行的。香港医护人手已经十分紧缺,一个医护看二三十个病人,这怎么可以呢?在这种时候就不要再分彼此了。如果总拿香港的医疗制度说事,这真是香港人的悲哀。事实上,内地很多医院比如广东中山医等在应对疫情方面都有很丰富的经验,我相信国家挑选来帮忙香港的也都是精英队伍,所以香港不应该存在这方面的担忧。一些传统的观念和做法不代表特别时候、特别情况下的做法,要保障自己医疗人员的饭碗都不应该是在这个时候。大家不能只顾着自己的特殊性,大疫当前应该万众一心,不分你我。事实上,特区政府高层现在真的非常“坚离地”,有时候还在坚持固有措施,却不了解社会真实情况以及底下的工作再决策,这是令我感到非常担心的。

  中评社记者:随着第五波疫情发展形势越来越严重,香港社会关于“动态清零”和“与病毒共存”之间的争辩再度延烧,甚至出现撕裂状态。您如何看待“与病毒共存”的论调?您认为,香港应该如何解决在“动态清零”上行动与目标不一致的问题?

  卢瑞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决心如果不够坚定,就会出现左右摇摆,香港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动态清零”和“与病毒共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具体的抗疫工作也不同。西方国家之所以采取“与病毒共存”是因为它们的社会制度做不到,只能牺牲一部分人。所以,美国和英国有这么多人感染死亡,而且大多数都是基层市民和老人家。但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可以做到的,因为我们的理念是生命至上。但对香港来说,这两种论调是互相冲击的,特首要求动态清零,但下面的配套并没有这么做。从香港实际情况来说非常复杂,有些人希望与外面的国家接轨“外循环”而选择与病毒共存,但要看到“外循环”并不是解决香港经济的关键,“内循环”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做不到动态清零就无法进入内循环的。因此,不论是从生命至上的市民健康安全出发还是从香港经济发展进入国家内循环的需求考虑,动态清零都是必须要做到的。

  中评社记者:在中央的全力支援下,香港正在竭尽全力抗疫。我们注意到,西方舆论却不断炒作抹黑,将中央抗疫视为所谓“不寻常干预”,还声称香港将因为严格抗疫而变成“孤岛”。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卢瑞安:西方本身的抗疫完全就是失败的,作为一个政府做不到保障市民的健康安全,当然非常失败,这也反映出他们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此要清楚,不要左右摇摆。为了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不要放弃任何一个人。我们完全有能力在国家支持下做到动态清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