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短期具体的诉求也应适当兼顾
陈倩羚表示,得益于爱国者治港原则的全面确立,在此背景下组建的李家超班子能更加坚决果敢、大刀阔斧地推动施政与改革,充分彰显了立足整体、着眼长期发展的大局观,这个在施政大方向层面上的进步固然值得高度肯定。不过,政府在进行宏大长远布局的同时,也应适当关注基层市民的当下需求。
陈倩羚指出,最近几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香港的对内对外正常往来长时间停摆,其作为国际城市的枢纽地位被不断削弱,近来企业、资金、人才等流失现象更持续加剧,令不少港人对本地经济的发展前景十分堪忧。虽然现届政府针对上述问题已有所回应,提出了一系列“抢人才、抢企业”的计划措施;但由于香港目前仍未全面复常,因此其所能发挥的作用实则有限。政府在产业、人才方面的长期策略无疑方向正确,但短期内却未能有效化解港人的焦虑。如何因应眼下所处的现实环境,将长远的纲领方针细化为可以具体落实的短期措施,以及时、高效地回应市民最急切的关注点,是本届政府接下来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陈倩羚表示,除了人才、企业的不断外流外,新冠疫情也沉重挫伤了香港的本地经济,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当其冲要数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等。这些容纳大量中小企与就业人口的行业,近几年来在疫情的反覆折腾下,拿着聊胜于无的政府补助苦苦支撑,不少企业更因熬不过寒冬而被迫结业,基层劳工是在此过程中处境最糟糕的群体。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全球供应链混乱及俄乌战争等因素迭加影响下,香港近期的通胀水平更是明显加剧,电力、煤气、巴士、的士等纷纷预告加价,这对于手头拮据的基层市民而言更是百上加斤。对于这些切肤之痛的民生问题,本届政府虽然也有提出一些零散的纾困措施,但显然未能符合市民希望能马上改善生活的期待。这部分心理落差若处理不好,有可能持续积压并转变为民怨,显然不利于政府施政的顺畅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