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中国评论》308期:论发展大势
http://www.CRNTT.com   2023-08-01 00:13:50


目录
 
  独立法人环球经济社社长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林建山博士在《当北京共识对上了华盛顿共识》中指出,相较于美国《新华盛顿共识》由对外掠夺攻势转向对内守元新策略的具体内涵,2023 年《北京共识》的新阶段行动愿景,反而更加向外延伸包容、扩大合作共赢、构筑共同富裕的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信毋庸等到 2050 年,《北京共识》愿景的实现,必将在全世界格局直接全面超越《新华盛顿共识》。

  本期“智库报告”栏目刊登了《“两制”台湾方案:研究基础与进展》《建设厦金共同生活圈,推动两岸融合双向发展》两篇文章。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广教授在《“两制”台湾方案:研究基础与进展》中表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在探索国家统一道路上进行的一次伟大政治创新。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引起了广泛反响。在这一理念的激励下,人们对以“一国两制”解决国家统一问题进行广泛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今天开展“两制”台湾方案研究积淀了深厚的研究基础。随着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复兴步伐的加快,作为一项国家政治工程,加大力度推进“两制”台湾方案研究、设计、协商与实践探索,正逢其时。李振广指出,“两制”台湾方案基本框架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个中国;第二,“两制”共存;第三,“台湾地区高度自治”;第四,台海两岸“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他也认为,“两制”台湾方案是两岸同胞共同协商的两岸统一方案,必将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工程、智慧工程。无论从现有基础还是未来前景看,“两制”台湾方案的研究与探索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特性:第一,原则性;第二,开放性;第三,包容性;第四,典范性;第五,过渡性。

  闽江学院“闽都学者”讲座教授、海峡两岸乡建乡创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邓利娟教授在《建设厦金共同生活圈,推动两岸融合双向发展》中表示,建设厦金共同生活圈并不是两岸关系中的新议题,但在当前形势下仍有十分重要意义。“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是多年来大陆针对两岸关系新形势提出的重要政策主张,也已获得越来越多两岸同胞的共识。但是,民进党当局为了谋求“台独”,极力推行阻碍两岸融合的政策,导致目前两岸融合明显呈现单向发展格局。如何打破这一僵局,推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无疑十分迫切。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渊源,多年来厦门与金门两地已成为两岸交流合作最为密切的前沿平台。若能在此基础上加快建设厦金共同生活圈,应可成为推动两岸融合双向发展的突破口,而厦金之间“小两岸”的融合发展将有助于台海之间“大两岸”的融合发展。她指出,多年来的交流合作使厦金共同生活圈已具雏形,但总体上两地融合发展尚处初级阶段,进一步建设厦金共同生活圈还存在结构性及现实的问题。要克服这些困难,实现突破发展,需要深刻领会中央新的涉台指示精神,大胆创新探索,先行先试,重点是大力推进厦金往来的平衡发展,积极发挥两岸融合双向发展的示范作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