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8月25日电/据人民网报道,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生活在五彩斑斓、鲜活灵动的世界中,却看不到、听不到、无法自由行走,懵懵懂懂,孤独的像天上的星星,但早期康复给这群孩子和家人带来了希望。
2017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每年8月25日设立为“残疾预防日”。今年是第四次全国“残疾预防日”,主题为“残疾预防,从儿童早期干预做起”。我国在儿童早期干预,特别是残疾儿童康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给这些孩子带来了哪些改变?人民网邀请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长奎、河南省副省长戴柏华、湖北黄冈市副市长余友斌、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副县长付玉林进行访谈。
呼吁全社会重视儿童残疾预防 做好康复工作
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每年新增残疾儿童达20余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重视残疾人健康,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儿童时期发生的残疾对人的生存、发展有十分严重的影响,加强早期干预,做好早期康复,对预防、控制儿童残疾的发生、发展有十分重要、紧迫的意义。
周长奎介绍:“今年是贯彻落实《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建立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关键一年,我们将今年残疾预防日的主题设定为‘残疾预防,从儿童早期干预做起’,就是呼吁全社会都来重视儿童残疾的预防,进一步做好残疾儿童康复,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周长奎表示,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将残疾儿童康复纳入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通过实施一系列抢救性康复项目,显着改善了残疾儿童康复状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残疾儿童康复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特别是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建立制度,为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提供辅具配置、康复训练等基本康复服务。《意见》印发后,各地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组织、财政、民政、卫生等部门积极抓好贯彻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已在全国范围普遍建立、实施,县(市、区、旗)已完成救助经费安排、定点康复机构选定等工作。近两年,累计救助残疾儿童39.2万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