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台东凤梨释迦农哭 饶庆铃:不可能弃陆市场
http://www.CRNTT.com   2022-06-01 10:50:32


台东县长饶庆铃卖力推销释迦。(饶庆铃脸书)
 
  凤梨、释迦内销平均价格不佳,“农委会”农粮署今年三月启动转作计划,建议农民转种多元化的新兴果树,像是刺番荔枝、酪梨、山竹、榴槤、脐橙、红毛丹等,每公顷补助十万元(新台币),也可选择嫁接换种大目释迦,每公顷补助五万元,今年起分四年共要转作1000公顷,共计补助一亿元。

  根据《中时新闻网》报道,在鹿野种植近十公顷凤梨释迦的方先生表示,考量转作成本、竞争力以及考量台东的台风和焚风气候因素,政府提出的品项部分并不合适,农民转作意愿不高。以红毛丹和山竹等为例,一甲地光是种苗成本就超过50万,然而凤梨释迦只要6万,且山竹要种植八年才会结果;其他水果像是榴莲产量不高,难以与东南亚国家竞争,酪梨则在全台都适合种,缺乏独特性,最后恐怕也是供过于求。

  另一名在台东市和卑南乡都有种植凤梨释迦的农民小陈(化名)表示,凤梨释迦盛产季落在12至4月,由于他的种植面积较大,采收时所需人力不足,因此需要调节产期,以灯罩方式分梯次延长采收,产季最长到五月才采收完毕。但日前询问农会,转作奖励早已在二、三月底截止,“我的释迦都还没采完,难道还挂在树上的要通通砍掉?奖励措施根本是欺骗农民,至少要延到七、八月比较合理”。

  台东县长饶庆铃表示,多数农民反应,工资很贵,政府每公顷仅补助十万,但光是果树减除和整地就没了,还要投入种苗、人工和机械栽植费用。此外,考量台东县对外运输成本极高,转作也需要历经三年以上时间才能产量,建请“农委会”针对废园、转作都个别给予十万补助,且与减产三管齐下,才能让产销达到平衡点,农民才能赚到钱。

  饶庆铃坦言,在报关过程中,陆方反应介壳虫的有害生物问题已有两三年的时间,因此县府去年提出“病虫害零检出”的策略,改良场推行病虫害方式可达到80%以上的防治率,希望农民从田间管理就达到该标准,并透过县府补助的109台空压机自主清消,进行后续20%处理,最后于集货场进行最后清消,可以将病虫害抑制到1%以下。不过很可惜,去年八月份开完正式零检出会议,正在努力和改变的同时,九月就接到暂停出口的讯息。

  饶庆铃进一步指出,台东是农业大县,释迦产业发展至今超过二十年,种植面积5100公顷,年产量六万公吨,鲜果产值超过50亿,加上农药、资材、包装、授粉、集货、冷链等上下游产业群聚,形成“释迦产业链”,可谓台东最具代表性作物。中国大陆占凤梨、释迦95%的外销市场,以短中期发展来看,重新寻找市场至少需要三年以上,因此不可能一夕就放弃大陆市场,“我们理解“中央”立场,但我更肩负帮农民行销、维持通路的使命”。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