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铁牛”进得去  良田耕出来
http://www.CRNTT.com   2023-03-20 18:40:14


  中评社北京3月20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重庆,“六山三丘一分地”,2805万亩耕地中约90%位于丘陵山区。机械上不了山、农机入不了地,一度成为当地农业现代化的短板。

  春意正浓,记者走进重庆市涪陵区龙潭镇德胜村,站在一片曾经的丘陵撂荒地旁,过去满坡杂草的景象不见了,一台台农机在田间穿梭忙碌。

  农田宜机化改造、农机本土化创新、吸引培育新农人……重庆采取一系列措施,助力现代农机开进丘陵山区,让更多“巴掌田”变成了“聚宝盆”。

  宜机化改造  整合零散地块

  拖拉机轰鸣,不一会儿,10亩地已耕种大半。“我家田地不相连,大的不过一两亩,小的只有两三分。过去,哪敢想能用上大机器。”在德胜村,辉腾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晓彬说。

  德胜村位于丘陵地区,地块零碎。“过去使用微耕机,一天下来,手都抬不起,还是要买中大型农机。”2017年,陈晓彬一买就是4台,准备大干一场。

  然而没过多久,陈晓彬傻了眼。田块与田块之间没有耕作道,需要开路架梯,机器侧翻事故时有发生。一来二去,农机只能闲置。

  “重庆户均耕地不足5亩,60%农户的耕地分散在3处以上,零碎土地间不通路,就用不了中大型农机。”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农机化处一级调研员胡腊全说,“规模化流转土地,是宜机化改造的前提。”

  2020年,德胜村集中连片流转500亩土地,并进行宜机化改造。整治后的旱地梯台层层叠叠、向上延伸,宽敞的机耕道将每层梯台连接,分散的土地间也有了生产道路连通。

  2015年起,重庆着眼于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探索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截至2022年底,重庆已对110万余亩农田进行了宜机化改造,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十二五”初期的26%提高到“十三五”末的52%。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